无人公交车控制方法现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于园区运输而言。他可以适应客运或者货运,限于园区面积,也不会出现像个人代步一样的长途运行,所以可以使用纯电动驱动。当续航里程不够时可返回充电。


1、无人驾驶汽车国外研究现状

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研究,上世纪80年代左右其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199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的Navlab-V智能汽车完成了横穿美国东西的无人驾驶实验。随后美国国防部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DEMO无人驾驶车,前后共研制了10代。2004年到2007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举办了三次无人驾驶车辆的比赛。谷歌研制了七辆无人驾驶汽车,并在2010年开始,在城市中实际道路测试。美国现有几个州通过了无人驾驶车上路的相关法律。

在欧洲,1987年到1995年间执行了PROMETHEUS计划,在1994年研制出VAMP和VITA-2机器人车辆在法国道路上行驶了一千多公里,时速可达每小时一百三十公里。1995年重新自主设计了一辆奔驰车,进行了一千六百多公里的测试,时速达到了每小时一百七十五公里。意大利的帕尔玛大学演示的ARGO智能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10年10月其值用了很少的人工干预,从罗马出发成功抵达上海。德国柏林的自由大学研制的无人驾驶车辆从柏林勃兰登堡门出发,自主行驶到柏林回忆中心又安全的返回出发地,此车代表了当时无人驾驶汽车的世界最高水平。英国牛津大学研制的无人驾驶车辆Wildcat与RobotCarUK也可以进行短途和常规驾驶。法国INRIA公司花费了近9年时间研制出Cycab,,奥迪的无人驾驶概念车已经进行了正式的山道行驶测试。2016年9月迪拜开启了全球首个无人驾驶公交线路。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积极的研发和测试本国研制的无人公交车。

2、无人驾驶汽车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八五”期间由北京理工大学等6家单位与学校联合研制成功ATB-1无人车,这是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的测试样车,在经过两次改进后,于2005年研制成功ATB-3。此后,国防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分别研制出红旗CA7460和THMR-V,其最高形式速度均达到了40米/秒。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Springrobot也是我国著名的无人车平台之一。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了“视听觉信息认识计算”重大研究计划,在其支持下,从2009年到2013年连续举办了5节“智能汽车未来挑战赛”。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家研究单位的数十辆无人车先后参加了该项比赛。2015年9月,宇通客车研制的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大客车在全程无人干预的条件下首次成功运行。2017年8月15日,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12米纯电动智能驾驶客车开始路试。2018年2月东南大学联合扬子国际投资集团,首发运行了智能网联无人迷你巴士。

3、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个人代步,其二为园区运输。

对于代步而言,他可以适应各种路况。可以极大的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若采用内燃机驱动,也不用担心续航问题。使人出行变成一种享受。

对于园区运输而言。他可以适应客运或者货运,限于园区面积,也不会出现像个人代步一样的长途运行,所以可以使用纯电动驱动。当续航里程不够时可返回充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大面积的校园和工业园区会变的越来越多,所以园区内的客运和货运都需要有一个更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方式来解决,从长远来看纯电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低成本,会成为这些中大面积园区的一个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