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单独使用指标来衡量技术进步,忽略影响技术进步的其他因素,使研究问题的角度变得片面不真实;其次,在现在存在于文库中的所有文献中,对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这类研究太少了。


1.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傅苏英(2010)做过基准计量模型。她利用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R&D投资等和高科技商品出口额的联系。经过研究结果显示,其研究的因素对高科技产品的影响是积极的,而且技术创新对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更为显著。轩萍(2012)的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与衰退特点与科学技术是否进步之间的关系。研发投入和专利授权是她选取的两个变量,经过实证分析并得出结果: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研发投入。

赵颖分析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之后的发展前景,她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高新技术产品会和机电产品形成一个互利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外贸局面。显然,高新技术产品已是我国出口增加的新优势。彭中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为中心进行研究,他的研究切入视角是研发投入,经过一系列研究他发现我们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时候与别的国家的相比没有竞争力的原因是:人均研发的数量以及投入资金太小了。尽管研发投入高,但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研发投入量还是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与高端市场同类产品相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缺乏核心技术。他将中国的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进行了比较:要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2. 国外研究现状

(1)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Lall(1998)发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能密集型产品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份额迅速增加。在成功的出口国家,他们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Lall谈到,出口的增加不仅仅依靠的是一般天赋,更重要的是国家拥有以及使用该技术的能力。

StelianaSandu,BogdanCiocane(2014)目的在于分析技术研发与创新对罗马尼亚以及其他欧盟国家使用高新技术出口的定量和定性方法的影响,目的在于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额外的知识积累。

(2)R&D费用投入的增加催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Brecht(1992)曾经对澳大利亚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与产业的研发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得出结果,研发投入不会改变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但研发投入对产业的进出口有催化作用。

Coe(1997)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自己的研发资本和国外研发资本。在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比较时,他的假设得到了证实:当将中国的研发资本与国外研发资本进行比较时,得出结论认为——国外研发活动更有利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其他因素

Barhoumi(2006)、GhoshandRajan(2007)等人在研究中发现,汇率传导在发展中国家并不完整。

Barhoumi(2006)利用24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估算出口价格的汇率,发现汇率传导的差异是由三个宏观因素决定的:汇率制度、贸易壁垒和通货膨胀制度。

从外部因素来看,不仅有汇率的不完全传递,而且还包括经济坏境。Lee研究了韩国的小型高新技术公司。他在研究中发现,政府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的同时,对企业发展政策的推动力也会削弱。

3. 课题研究现状总结

国外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选择的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很少。对于技术进步的衡量标准,有些学者只是从研发投入来衡量技术,有些学者仅使用专利数量来衡量技术进步。单独使用指标来衡量技术进步,忽略影响技术进步的其他因素,使研究问题的角度变得片面不真实;其次,在现在存在于文库中的所有文献中,对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这类研究太少了。国内的学者对于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研究,集中在1994年“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时间不长,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片面考虑了行业自身的技术因素等,并没有考虑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