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2)

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壁垒的一种,但是实际上“绿色壁垒”一词是由国内学者创造的,国外则更多的称之为“环境壁垒”。我国学者也对绿色壁垒做了明确


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壁垒的一种,但是实际上“绿色壁垒”一词是由国内学者创造的,国外则更多的称之为“环境壁垒”。我国学者也对绿色壁垒做了明确定义:王金南、夏友富(2002)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贸易的措施[2]。鲁丹萍(2006)认为,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名义,凭借经济、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严格、苛刻环境技术标准和繁杂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以及利用国际社会已制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中的贸易保护措施,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的一种手段[2]。

绿色贸易壁垒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与地区如美国、日本、欧盟为了保护本国的产品贸易,凭借其先进的科技,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动植物与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设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不符合本国标准的产品或服务进口。

第二节 绿色壁垒的成因

一 国际原因

国际贸易壁垒有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形式。传统贸易中关税壁垒一直是各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税水平不断下降。但是随着国际一体化越来越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国内市场,保证充分就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各国不得不寻求其他保护手段。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关税壁垒的适用性进一步降低了,WTO本身倡导自由贸易,以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为宗旨。因此,关税壁垒对于中国的作用限制也是越来越低,但是相应的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开始通过非关税手段设置贸易壁垒,其中最主要的运用也最多的就是技术性壁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不断复苏,过快的发展水平导致了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身心健康也开始受到来自自然界的危害,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环境,意识到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要求。同样也越来越多的环保措施被运用于国际贸易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措施也日益增多,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国际贸易间出现了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出口,发达国家根据本国的科技、经济水平制定了一系列对进口农产品的检疫,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的有限性,出口的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其要求,导致许多农产品被滞留、销毁、退回。但是绿色壁垒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适当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需的措施”[10],《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中允许成员国以“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在有正确的科学依据下, 实施或维持根据有关国际标准或建议规定的措施所提供的更高的保护水平[10]。这两个协议,实际上在一定程度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