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后,根据小朋友喜欢玩积木的特点,让小朋友利用这些物体来搭一搭,看看都能搭成什么样的物品,然后
比如,我们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后,根据小朋友喜欢玩积木的特点,让小朋友利用这些物体来搭一搭,看看都能搭成什么样的物品,然后小组来相互交流,看看都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物体搭建的。这节课后通过搭一搭,不仅增加对这些物品的认识,还提高了小朋友学习数学的兴趣。
2.2.2调动小朋友的所有感官
游戏的合理设计和运用可以让我们不仅锻炼小朋友的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引入游戏,我们能够稳固学生的知识根底,培养想象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小朋友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率。
比如,我们在教完有余数的除法以后,我们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15只铅笔,然后将这些笔分给7个小朋友,让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手里还会剩下几只铅笔,同样的接着提问如果这些笔分给3个小朋友,老师手里还会剩下铅笔吗?接着,老师拿出12个苹果给小朋友,选定一个小朋友上来分给5个小朋友,看能不能多出来苹果。让小朋友小组讨论合作思考,这个时候不仅能够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还能让小朋友学到知识。
2.2.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有很大的空间的,能够有很多的提升空间,而游戏恰巧就是能够提升小朋友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跟小朋友一起玩数学游戏,来满足小朋友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营建一个快乐的数学学习气氛和环境,让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新知甚至掌握新知,并且提升小朋友的玩游戏的时候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2.4 培养学生主动表现自己
我们在课堂上,每次让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总会有几个小朋友会在别的小朋友回答的时候自己说自己的想法,但是还有很多小朋友只有喊到了才会回答自己的想法,不会主动地举手来说自己的见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玩游戏,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在玩着玩着然后自然而然的想要说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即使错误也不要责怪小朋友而是激励小朋友然后及时的引导,通过引导让小朋友说出正确的答案,然后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样的,如果小朋友说正确了就给小朋友一定的肯定,让小朋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小朋友就会想要发言,课堂就能活跃。
比如,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有一课是分类,这个时候的小朋友才刚刚进入小学,还没有能够真正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还想着玩乐,对任何东西都充满着好奇心,这个时候教授知识,我们就可以经过玩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涂上色彩的卡片,然后让小朋友分一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分,最后让小朋友来回答,并且提问为什么这么分,这个时候小朋友就会非常积极的来回答自己的想法,从而最后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目标,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2.3 研究的目的
2.3.1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让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2.3.2通过研究,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加以内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创数学课堂活动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