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企业的审计费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即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审计费用越高。
(一) 国外相关内容研究情况
美国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的发源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公文是 1992年发布的COSO 报告和SOX 法案。COSO首次给出内部控制的明确定义,即内部控制是指受企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程序,旨在确保实现公司运营目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法性。COSO将内部控制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环境控制、风险评估、遵守法律规定等方面。SOX重点关注如何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措施。SOX法案的颁布在国外学者间掀起了一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风潮,研究涉及内部控制制度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效果。
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1996年,McMullen和Dorothy通过收集2221家公司1989—1993年间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约27%的公司进行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而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大多存在财务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财务纰漏会导致企业管理层拒绝对外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Ge和McVay在2005年的统计研究中发现,上市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经营范围、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经营范围约大、经营内容多样,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高。企业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存在实质性缺陷相对较少。
Effrey、Weili和Sarah(2007)研究表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都会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带来积极影响。个人投资者越多会降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反之,公司会愿意公开其内部控制信息,以此吸引个人投资者。
Stephen(2010)从公司治理角度入手,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董事会的人数、独立董事的比例都会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董事会的人数越多、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都可以促使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Rani、Udi和Karla(2012)从管理层的角度入手,研究发现财务总监薪酬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表明,财务总监担心内部控制缺陷会影响其薪酬,薪酬越高,财务总监越容易隐瞒内部控制制度中出现的纰漏,从而披露虚假或有所欠缺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在许多研究中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企业的审计费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即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审计费用越高。(Hoag、Hollingsworth,2011)Dhaliwal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和债务成本的关系,得出结论:内部控制体系越趋于完善,企业的债务成本越低。
(二) 国内相关内容研究情况
我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即内部治理情况、外部环境、企业规模。
1、 内部治理角度
蔡吉甫(2005)通过研究2003年我国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布情况的研究,定量研究得出结论:企业经营业绩理想,管理层会主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而存在财务纰漏的企业不愿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李馨弘(2007)研究了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约650家上市企业的公开报告,得出结论企业独立董事比例、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因素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内部控制力越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2、 外部环境角度
田高良(2008)收集2008年深交易所494家上市企业的相关信息,对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了回归分析,其研究表明:第二年变更了注册会计师的企业比起其他企业隐瞒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