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广电音像档案的版权开发(2)

目前,广播电视台已实现了音像档案的数字化保存并建设了媒体资产管理体系。云存储也开始普及,成为了继媒体资产多级存储以后的新生存储技术。音像


目前,广播电视台已实现了音像档案的数字化保存并建设了媒体资产管理体系。云存储也开始普及,成为了继媒体资产多级存储以后的新生存储技术。音像档案的版权开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对于已入库的音像档案进行再编辑使之成为新主题项目的素材是较为常见的版权开发。广电产业主要通过对外合作、版权营销获得经济效益。其与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将音像档案转化为教育资源,获得收益的同时实现资源的社会效益。此类传统的开发手段依旧是广电产业版权开发的主要选择之一。但也开始提出一些结合互联网的开发手段。并认为结合互联网,开启媒体融合会是广电产业融入新时代的关键。把握时代风向,审时度势地优化原有开发方式的不足抑或是推陈出新,都是广电产业需要完成的任务。

2. 研究意义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现有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78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71%、99.07%。[ ]2014年广播电视产业总收入为4226.27亿元,2015年总收入4634.56亿元,2016年则达到5532.6亿元[ ]。由此可见,我国的广电产业规模庞大,且总收入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较多。保障广电产业的稳定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互联网作为一个划时代的媒介,带给了广电产业一个新的发展环境。音像档案作为广电产业的核心资源,能够为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开发音像档案是广电产业谋求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借助对网络时代下音像档案的开发成果与问题的研究,不仅能推进广电产业的发展和完善,能够为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提供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发展助力。

一、广电音像档案及其多重价值

(一)广电音像档案的界定

音像档案主要是指具有保存价值的通过声音或影像记录的特殊载体,包括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并且加以文字说明,也可以称作声像档案、视听档案等。

通常情况下,并不是社会活动中任意部门都可以制作成音像档案,这类形式的档案主要由广电产业的部门制作而成。

广电产业的音像档案,是广播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播出过程中形成的。在节目播出之后,为了让节目内容能够反复利用,会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整理归档程序将节目内容保存在特定的载体中,节目内容就成为了广电产业的音像档案。除了播出的节目,那些为了节目的顺利播出或取得高收视率,电视台所制作或购买的一些与节目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包括宣传片、专题、新闻等,也是广电产业的音像档案。随着电视台节目的不断增加,电视台音像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多。

由于广播电视台存在的时间跨度很长,在实现数字化储存之前,音像档案的载体大多是相机胶卷、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在数字化存储技术成熟之后,广电产业迅速升级,不仅将原有的音像档案进行数字化保存,而且在制作新节目或收集新的节目素材时直接采用这一新技术。新旧音像档案的存储方式归为统一,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现今以市场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之下,音像档案的价值正在被广电产业重新发掘并加以利用,正在创造着不同以往的,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音像档案的多重价值分析

音像档案记录着某一个时代,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发展、人文风俗、流行文化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其丰富的内容是人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还原历史风貌的原始价值。但也不仅止于此,随着人类对音像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入与多元化开发,使之衍生出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多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