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居民家庭教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

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乐于探讨的一个话题,国内外无数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David Romer发现,物质资本不能为全球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上的


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乐于探讨的一个话题,国内外无数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David Romer发现,物质资本不能为全球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巨大差异提供合理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人力资本差异所致[1]。将人力资本纳入经济增长范畴并对各国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解释的还有Jr.Lucas [2]及Barro[3]等。随着“改革红利”、“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破解我国“中等收入陷阱”与科技创新不足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丁小浩通过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探讨高等教育消费扩大与家庭消费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到居民为了维持必要教育开支而缩小其他消费,从而引发居民消费内部互相挤占的关系[4]。赵树宽、余海晴等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发现长期均衡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5]。王晶晶对青岛市居民家庭教育消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居民家庭教育消费内部结构失衡、社会分层加剧子女教育危机、教育消费中存在非理性行为等问题并作出解释、给出对策[6]。孙玉环与季晓旭通过“微观”面板数据建模,研究得出:在经济基础好、居民文化素质低的的地区,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教育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7]。教育兼具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家庭教育消费对GDP有重要影响。在文章第二部分现状描述中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人均教育消费支出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针对教育消费现状,提出目前居民家庭教育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

2  扬州居民家庭教育消费的现状研究

教育是一种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社会活动,主要任务就是传播文化知识和技术规范,从而达到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传递社会价值准则、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的稳定发展,不仅使个人和家庭受益于教育,全社会都将享受教育带来的福利。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从理论上讲教育对一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居民的教育消费支出产生不同影响;差异化的教育消费又反作用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着重研究扬州市居民家庭的教育消费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2.1  数据说明及分析

笔者通过查找扬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发现2016年扬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消费支出是1508元,比2006年的该项消费多出近880元,比值达到2.4倍,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86%,这一数值接近总消费增速的15.46%,同时也高于吃穿用度增长速度; 2016年扬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为15.80%,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1.43%,文教娱乐消费极大地增加了居民的消费需求。根据2006-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到下表:

表1                    扬州居民人均教育消费弹性及贡献

年份 人均GDP(元) 人均教育消费(元) 人均GDP对教育消费的弹性系数 人均教育消费对人均GDP的贡献率(%)

2005 21719 382.24

2006 25102 427.3 1.32 1.33

2007 30435 445.51 4.99 0.34

2008 36859 553.89 0.87 1.69

2009 41406 630.69 0.89 1.69

2010 49786 662.96 3.96 0.39

2011 58950 791.5 0.95 1.40

2012 65692 882.03 1.00 1.34

2013 74297 924.09 2.75 0.49

2014 82654 1234.71 0.33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