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内容 论文运用文献调查法,对课堂教学反馈行为进行分类作为研究基础,然后在同课异构的背景下,以《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为例,研究新老
1.2 研究内容
论文运用文献调查法,对课堂教学反馈行为进行分类作为研究基础,然后在同课异构的背景下,以《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为例,研究新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存在哪些差异,并根据结论提出教学建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找出新老教师在课堂教学反馈行为的具体差距,对新教师提出优化教学的建议,提高新教师课堂反馈行为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3.2 研究意义
(1)有利于新教师成长
通过新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对比研究,找出新老教师教学时的具体差异,指明新教师学习方向,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反馈行为能力。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据调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反馈行为模糊化,指令不明;反馈行为形式简单化,导致了反馈功能单一等 [2]。能否正确而及时的提供课堂教学反馈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研究课堂教学反馈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老教师的界定
新教师是指刚入职1-2年的教师,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刚参加工作,不具有该项工作的实质性经验或是经验很少,还有待成长;老教师是指参加工作十年以上,具备高级职称或是有一定的教学类荣誉、教学业绩突出、在周围有不错口碑的教师(论文采用晏鵁写的《新老教师课堂教学评议的差异及其对专业发展的指向——以某学院为例的分析》中新老教师的界定[3]),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参加工作十年以上,具备该项工作的实质性经验,且经验丰富。
2.1.2 教学反馈行为
反馈的概念首次出现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哈德罗·布朗克的文献中,随后在机器的控制和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反馈的概念顺理成章的被引用于教育领域。
吴中江在《试论教学反馈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文中有提到教学系统是一个完整有序的,有目标、有方向的信息传递系统。可以从图1[1]看出教育系统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理解教学目标之后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把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接受传递过来的信息后经过一个自身内化的过程,然后将产生的新信息通过一种外显可观察的方式又传回教师,教师再通过这些新信息对教学进行调节,这样循环开来便形成了一个教学系统,由此可以看出反馈行为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