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间居民消费行为的统计分析(2)

1996 年,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兴工业地区与老工业地区,以及东西部地区, 通过 GDP 增长在空间上的分布和人均 GDP 的比较,他得出东南沿海省内差距


1996 年,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兴工业地区与老工业地区,以及东西部地区, 通过 GDP 增长在空间上的分布和人均 GDP 的比较,他得出东南沿海省内差距存在 着扩大之势的结论,而且他得出老工业区 GDP 经济增长低于新兴工业区,东西部 经济发展差距还在持续扩张。万广华于 1998 年,通过对我国农民的总收入结构 进行分析发现,1984 年到 1996 年,我国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上升的发 展趋势。当然,在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仍然是中国经 济发展的一个敏感话题。在得到前辈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新的研究更加注重 关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结构以及形成种种差异的原因。因此,研究地区间的 发展差异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对有效的制定相对的地区消费政策,改善地区 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等等,都存在着重 大的意义。

本文利用 2014 年的统计资料,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对 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促进地区乃至全国居民消费和 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2 聚类分析的理论与建模

2.1 聚类分析理论知识

2.1.1 概念:

聚类分析法,是我们用来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在 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都需要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研究。聚类分析 的目的是把分类的对象按照相应的规则分成若干类,当然这些类不是事先确定 的,而是根据数据的特征来确定的。在同一类中,这些相关对象在某种程度上是 趋于相似的,而在不同的类中,这些对象又趋向于不相似。在众多聚类方法中, 聚类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用的最为频繁的。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系统聚类法。 2.1.2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

首先,我们将 n 个样品分成 n 类,每一个样品自成一类,然后我们每次将具 有最小距离的两类进行合并,紧接着,我们把合并以后的类,重新来计算类与类 之间的距离。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我们把所有的样品都归结为一大类,最后我们 可以把这个过程画成一张聚类图,参照聚类图可以使我们更加方便地对样品进行 分类。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利用最长距离法定义的类与类之间距离的系统聚类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