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国内外文献综述

王建明(2008)总结得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将促使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外部压力可分为两类。包括政府压力和公众压力。


1、国内文献

江若尘(2006)认为公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和实现经营利润同时存在。例如,应当为客户提供令人放心满意的产品。还要承担对员工在福利、安全和社保方面的责任。

江若尘(2006)通过研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根据市场来分类,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资金市场利益相关者、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人力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资金市场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以及银行,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供应商、主管部门和工会,人力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经营者和管理者。【2】

根据企业内外部来分类,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企业内的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外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经营者和员工,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股东。

崔晓明(2013)认为组织应当将处理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作为首要任务。首先,这能够为企业处理与次要利益相关者关系做出示范。其次,订立主契约有助于保证次契约关系。面对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组织应当始终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3】

林曦(2010)通过研究,总结出弗里曼在书中给出的有关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4】

纪建悦及李坤(2010)通过研究总结出利益相关者关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可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不同。所以,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改善与他们的关系。这样做对于提高企业绩效有益。【5】

王建明(2008)总结得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将促使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外部压力可分为两类。包括政府压力和公众压力。【6】

2、国外文献

Suttiiee&Phapruke(2009)的相关研究显示,企业会主动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相关信息需求,以此获取正当经营的理由。【7】

R.Gamerschlag等(2011)通过对130个德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实证分析后发现该指标与其信息可见度、股权结构及与美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相关,利润越高的企业有更多的环境信息披露,规模和行业影响披露信息的数量。【8】

A.Khan(2012)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管理层持股负相关,与公众持股、外部持股、董事会独立性及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正相关。其中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是西方学者研究的主流。【9】

JohnElkington(2000)表明三重底线概念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