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来源于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模型,通过Sharpe等人的完善有效区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提出贝塔值理论和CAPM模型。
1、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制度文献综述
我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了研究,多数就我国的投资现状发表了看法,指出我国的社保基金运营效率仍有待提高。王伟嫦、章君凤(2011)[1]指出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受益偏低,管理效率较低,同时安全性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凌文豪,袁双双(2016)[2]则表明我国的目前以银行存款和固定收益型资产为主要投资工具的投资模式收益偏低,较为低效;熊军(2011)[3]则从投资期限的角度入手,强调我国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过多的关注短期的固定收益,缺乏对长期收益价值的考虑,存在期限上的错配,使得总体投资动力不足,不利于从战略角度为社保基金的目标服务等问题;李敏、张成(2010)[4]表明我国在养老保障支出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滞后,现实的社保基金支出水平仍然略低于合理值。根据上述研究情况,自成立社保基金以来,努力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这两大目标,但我国目前的投资运营无论是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期限的搭配还是社保基金合理的收入和支出都有待改善,同时投资模式、投资策略和监管层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社保基金投资战略研究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工具相对较少,资本市场参与率较低,有待进一扩宽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工具。其中宋绪男(2017)[5]认为社保基金可以一改保守投资于风险较小的货币类资产的模式,通过增加不同类型的其他投资组合工具,如股权、股指期货、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拓展投资渠道,对投资模式进行提升,进而持续促进完全积累性资金收益率的提高;余佳子[6](2011)则认为:社保基金如果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运转提供支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将更快实现。
蒋倩倩(2018)[7]表明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战略的选择上应该根据资本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防范投资风险。在考虑社保基金风险厌恶性的前提下,做好风险控制,做好资本收益。
3、社保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我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基金的绩效评价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对我国开放基金进行分析,进而评价专业基金管理人的业绩,如肖奎喜, 杨义群(2005)[8]通过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信息比率和M2 指标等对开放式基金进行绩效评价,说明风险调整收益方法的评价方法有利于更好地考核基金经理的投资运营能力;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社保类的基金进行一定的评估,如马驰(2014)[9]基于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对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做了评估,为本文研究提供借鉴;马群瑛(2010)[10]则从运营的投资回报率着手,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评价;许星剑(2008)[11]从微观的角度对全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进行了绩效评价,为风险收益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支持;康红(2014)[12]总结前人的经验,将对全国社保基金的绩效评价做了整合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目前我国的研究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切入对不同的类型的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价分析,但是并未针对是否利用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本文将从该角度切入,进一步研究社保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
4、风险调整收益研究方法
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来源于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模型,通过Sharpe等人的完善有效区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提出贝塔值理论和CAPM模型;之后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则相继问世为风险收益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大多数学者基于上述理论对我国的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如:何志军(2008)、张志聪(2009)[13]根据相关数据,以均值方差模型和CAPM模型为基础,把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等作为模型指标,对近5-10年的养老金投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陈志国、杨甜婕、张弛(2014)[13]则进一步将制度情况纳入考虑范围,通过VaR, CVaR模型对养老金的投资组合进行了探讨;杨长汉(2017)[14]对社保老金投资风险调整收益做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和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