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论文都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涉及的因素也很全面。同样地,三篇论文通过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篇论文都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涉及的因素也很全面。同样地,三篇论文通过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没有很好地体现各影响因素与赔偿金额之间的关系,仅从数据层面的结果分析出对关系的影响大小。
(二)国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
就了解的外文文献来看,目前也都集中在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研究,但在判例法国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案例值得从中分析。
在MAZZEO M,HILLELC J,ZYONTZ S发表的美国专利侵权判决的实证分析的文章中,他们基于美国1995-2008年间340个地区法院专利侵权赔偿案件数据,考察了专利侵权赔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涉案专利数越多,涉及更多的成熟专利、涉案专利具有更多权利要求项及更多向前引用、案件由陪审团审判的情形下,原告可以获得更高的专利侵权赔偿。
在Georgia-pacific和United States Plywood的案件中,主要从许可性质、市场效果和专利自身特性提出了包括专利产品的获利能力、专利许可的性质与范围、许可方与被许可方之间的商业关系、专利的有效期限、侵权人的侵权程度、侵权人的侵权程度、专家意见、许可使用费等共15个因素,全面地考虑了各要素对案件合理许可使用费的影响。
各影响因素对其与专利侵权赔偿金额之间关系的影响大小因国家的不同会有所差别。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且对专利的保护力度也不统一,所以在借鉴中,应合理考虑我国的法律制度及诉讼实务的现状与发展。
(三)发展趋势
从对专利诉讼的产生到专利诉讼赔偿制度的探讨再到专利诉讼赔偿金额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预测研究,研究的范围越来越精细,也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意义及实践对理论的要求。相比其他法律学科,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较短,同时,受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动态性,需要制度的规定来应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10万件,远超其他国家。相对的,专利侵权案件也不会少。专利侵权赔偿制度对于专利权人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务中,专利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专利保护的实际效果不能满足专利权人的要求。在诉讼中,若能掌握住影响赔偿金额的因素,做好应对侵权诉讼的准备,不仅能增加专利权人对专利的信心,重视专利的保护与发展,对国家知识产权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也已修订,在现行的第65条增加了对故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当前,专利侵权赔偿制度实行的是“填平原则”,即权利人获得的赔偿是用来弥补其实际损失和维权成本,草案在本条加入了将赔偿数额提高到二至三倍的规定。惩罚性赔偿会在遏制侵权上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侵权赔偿金额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赔偿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专利权人及企业来说,应当提高维权意识,重视专利的质量,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专利价值的认识;对法院来说,能降低审判成本,提高审判效率;对国家来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总体发展,发挥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避免大的冲突。所以,对侵权赔偿金额影响因素的研究,应当重视体系的建立,完善专利侵权赔偿金额影响因素的研究与评价,提出适用诉讼的评估方式以满足实务中的需要。
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
[1]贺宁馨,袁晓东.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4):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