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国外幼教界也不乏有较多的对自然环境和自然材料运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事例。国外学前教育主张自然教育,在越南、美国、德国等国家都设有开放式的幼儿园


国内外不乏有许多学者对于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他们肯定了自然材料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可行性,也对自然材料做了初步定义,并分析了自然材料的具体运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困境。笔者在知网等主流期刊论文数据库中检索“自然材料,美术活动”等关键词,找到了相关文献。下面我将从国内研究部分和国外研究部分两方面来进行综述。

1.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他主张的就是幼儿与自然的互动,这有利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地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自然,运用大自然中本有的自然材料,感知自然,观察自然,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和谐地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为自然材料运用于美术活动中去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主张生活教育。幼儿园课程中主张美术材料的生活化,自然材料作为生活中容易得到的美术材料,这一独特优势也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将自然材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我国另一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他肯定了自然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幼儿在大自然中发掘可利用的材料,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幼儿的灵感和学习欲望。

国内学者对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学者王娟在《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巧利用》一文中总结出“自然材料主要运用在幼儿的色彩类、造型类、构图类等不同的美术活动中。色彩类美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大自然给予的材料上大胆创作;造型类美术活动中,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材料供幼儿进行造型塑造,解放幼儿双手,开发幼儿想象力;构图类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天然的物理特性和其多变的结构性使得幼儿构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发展其美术能力 。”运用自然资源,以培养幼儿学会观察、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所具体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上,研究者们也做了相对多的研究。自然材料开发与利用的现实困境包括客观条件的约束以及教育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教育者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教育者开发与利用自然材料的能力欠缺,例如玩沙区玩水区的时间与次数有限,玩法也单一,仅限搬运与做造型;幼儿与家长没有发挥作用,幼儿没有作为主体参与。不少学者专门研究了农村地区幼儿园自然材料的开发利用。袁圆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提出农村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她认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开发要遵循生活化、本土化、经济性等原则 。学者邱园媛也对农村幼儿园对自然材料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她认为其存在的主要困难在于自然材料的利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要求较高,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精力、空间利用自然材料。她聚焦到A所示范性幼儿园发现,该所幼儿园对自然材料的运用有较多经验,但也存在小班自然材料较为单一自然材料更换频率较低,材料颜色较暗沉和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时间较短等不足,而造成农村幼儿园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问题和困难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某些自然材料本身的局限性,领导的不支持,幼儿教师自身不足和家长的不配合几方面原因 。笔者通过《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解决策略:一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师自主学习利用自然材料的知识。最后还将自然材料的运用分为材料收集、材料选择和材料投放三个阶段来讨论农村幼儿园运用自然材料来开展美术活动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