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究现状(3)

(四)转移劳动力的管理 针对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立足于政府管理职能的举措包括修订和建立各类相关政策以


(四)转移劳动力的管理

针对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立足于政府管理职能的举措包括修订和建立各类相关政策以及从城乡统筹发展角度来规划国家发展战略。在产业政策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5],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36];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10],破解所需资金瓶颈问题[9],鼓励农民自主创业[5]。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调整住房制度[18],提高保障水平[9]。在统筹规划方面,重点改善城镇化城乡统筹质量[37],并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12],从以往通过发展工业化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变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解决农村人口市民化,以此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创造条件[19]。最后在制度创新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制度改革。从农民的个人视角出发,在自发性方面,要转变其落后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就业积极性[20]。就能动性而言,第一要加强自身的劳动力素质,掌握专业技能[5];第二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盲目自发的行为,最大限度发挥劳动力集聚所带来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12]。

为了对劳动力转移进行更好的管理,学者们对未来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趋势做出了预测,但是他们的观点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劳动力转移很快将呈现递减趋势,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如徐晓华等[10]预测劳动力转移规模将在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将逐年递减,并于2018 年出现“刘易斯拐点”,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供给的不足。有的学者指出劳动力转移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建新[11]指出2010-202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仍将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至2020年将达到26707.26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有的学者提出近期未来将出现劳动力转移资源配置的契机,如王国霞[1]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推断出2000-20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将大致保持每年1800万左右的水平,2010-2020年将成为农村劳动力作为稀缺资源进行公平配置的最佳时期。总的来说,中国未来的劳动力转移形势严峻,政府及各部门可采取调整农业内部的就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加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建立面向全国的统一劳动力市场,重视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非正规就业以及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拓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新空间等措施来积极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与科学配置[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