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巴蜀文化线路13 五、结论及展望13 参考文献15 致 谢16 附 录17 在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上升,在满足自身的温饱问题之外,可
2、巴蜀文化线路 13
五、结论及展望 13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附 录 17
在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上升,在满足自身的温饱问题之外,可支配收入也是逐步增加。有关数据显示,外出旅游或休闲成为人们在空闲时间的最佳选项,2015年国内旅游人次规模已达40亿人次之多,2016年也达43亿人次,就是相当于人均每年要出游三次。在出游方式上,选择自助游的游客已经超过了85%,其中自驾游占有60%之多。[李金早. 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 人民日报,2016-03-04(007).]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满足日益大众化的自助游为主的发展阶段,自助游的消费中自理项目利益增多,如交通、餐饮、住宿等问题都能在第三方软件自主解决安排,旅游者的消费内容更加强调自主性和自选性。以各个景点串联起来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了,旅游者对以景点为主的旅游形式所来的地域特色文化体验差。
在目的地及旅游旅游中介机构的产品供应上,产品雷同导致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产品真实体验感受有偏差。许多旅游供应商产品品种过于单一,缺乏了地域的特色。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及地区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概念的出现就是要改变传统以景点为主来吸引旅游者的旅游方式。它是将某一块地域整个作为了目的地来看待,从而实现景点和景区内外一致,来满足游客的异地文化体验和新奇感需求的一种旅游地观念。本文就是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讨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期吸引消费者。将其他行业与旅游业结合,来促进当地区域的整体发展,打造一个有辨识度特征的旅游地域。结合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旅游消费者旅游需求,同时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顺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旅游业的传统模式(以景区为重点)向以一个地域为旅游点的模式转变,发现并保持地域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增加各地域之间的竞争力,减少地域内的不良竞争。探寻地域特色旅游产品的形式,结合区域自身特色将其规划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一、全域旅游与地方特色
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往往是一个地域内景观特点和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区域,开发商对其进行开发,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旅游基础设施和景观设施得到逐步完善,特别是各地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同时旅游者旅游观念的改变,旅游经历越来越丰富,以传统的景点景区为主要消费目标的旅游出游方式将会改变。传统旅游已经不再是旅游者的主要吸引物了,游客们更希望了解本地的特色并感受地区带来的的差异性。
(一) 全域旅游概念
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1月2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 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李志飞. 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J]. 旅游学刊,2016,31(09):26-28.]
1、全域旅游的实质
提出推动中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旅游目的地中。[市旅游局.全域旅游理念下的我市旅游发展再思考,2013.http://govinfo.nlc.cn/hnslysfz/xxgk/lysrmzf/201605/t20160523_11020046.shtml?classid=584]全域旅游强调处处是景点,到处是旅游,不把旅游局限于某个景点,而是通过全局观念去考量这个地区旅游发展,推动第三产业不断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