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探究(2)

80和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出生以后,在国家大力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上学,学业完成后进城务工,研究表明,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工作的


80和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出生以后,在国家大力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上学,学业完成后进城务工,研究表明,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工作的人数超过了目前农民工外出打工人数的一半以上。对自己的工作,新一代农民工有多方面的看法,一部分满怀希望,相反的,一部分却是迷茫。对于成功,他们有着独特的理解方式,喜欢自己自由的生活方式,厌烦按部就班的工作。研究表明,80和90后,不但是我国的典型代表,也是吸收了五湖四海人们同一观点的特殊人群。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大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全国,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得益于国家惠民政策八零、九零后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调查显示,老一代农民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77.4%,新生代农民工为92.4%[12]。现今,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的目的不再仅限于基本物质生活保障,他们更看中的是自身的发展前景,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机会的把握程度;在专业文化知识方面,他们博学善建,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老一代农民工,是“扛麻袋进城”的务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时期的劳动者,则是“拉皮箱进城”。老一代农民工生活单调诙谐,白天如机器人一样安分守己的劳作,晚上像木头人一般的歇息。因为社会、家庭环境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就业目标等与父辈大相径,接近市民化。现今,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中外出的动机由“生存理性”向“社会理性”转变,他们乐意通过不断地流动丰富生活内容,改变生活方式,找到更好的、令自己满意的发展机遇。新生代农民工享受网络、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随时掌握时尚热点,热忠于绚烂多彩的娱乐生活。对于农业、农民,他们没有建立浓厚的感情,所以在工作生活之余,普遍也就是在春节回家一次,和亲朋好友一起度过传统的节日。相比之下,新生代农民工是价值取向多元化,行为取向城市化的群体。

3、学习能力更强

学习能力主要包含个人学习、融会贯通新事物及最终提升自己,改变自身生存环境的多项能力的组合。调研显示,新一代农民工对全新事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比老一代农民工强。他们善于利用高科技设施,方便自己的工作, 能够快速的接收新鲜事物,追求个性发展。广阔的知识面、活跃的思维使新一代农民工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4、工作环境要求高

从1980至今,我国经济稳步提升,为新一代农民工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条件,虽然是农民户口,可是他们几乎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老一辈的贫困生活,所以他们的自我定位是“我是城市人,要像城市人一样地生活。”因此,他们在择业的时候,对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工资水平、企业福利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有相应的要求,追求高标准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在他们心理,一方面对城市美好的工作期望很高,但自身快速融入环境、适应工作的能力低,抗压承受力弱,不情愿在基层务工,换工作频率高,加之城乡二元化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中。

5、维权意识相对较强

老一代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也较弱。新一代农民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民主法治观念、接收信息的速度快,在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善于利用劳资双方共同协商、向政府求助、法律维权等方法解决问题。作为新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局限于廉价劳动力的层次,对社会保障、工作教育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希望和城市人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