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当可观,所以可以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文化产业概念最初是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是由 Adorno 和 Horkheimer(1947)共同创造而出。之后,欧洲有部分学者站在工业化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具体内容等,在此态势下,诞生出了法兰克福学派,他们认为文化产品可以以现代工业模式为前提和基础,然后开始专业化生产,最终目标是为了切实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此时,生产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通常也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故意去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在这样没有计划的利益追逐下,文化产品的教化功能开始出现。之后,更多的西方学者站在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李小牧和李嘉珊(2007)指出国际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实现国际化经营要求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这也是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趋势。
张志宇《韩国文化产业的出口振兴政策和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韩国文化的发展特点和态势,而且还提出了韩国政府为其经济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韩国政府制定了“出口导向型”文化产业政策,并大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发挥出口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中国应该广泛的学习并借鉴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和管理手段等。
张隽在《探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启示》中深入客观的研究韩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现状,并总结其特点为:创新性、综合性等。同时还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出台一系列的文献和法规,维护良好的市场发展秩序;完善法律管理机制,投入大力的资金和技术等支撑。同时,还指出了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稳定运营。这些理论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1.结合企业的综合现状,制定出科学的文化发展管理方案,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2.建立科学的资金扶持体系;3.健全人才资源管理机制,从而为企业或国家提供大量的复合型人才;4.充分挖掘文化产业背后的价值,提升品牌竞争力。
金禅智《韩中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将中国和韩国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对比和研究,他指出韩国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更为坚定的立场,而且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并将其放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同等地位。
张胜冰《中国文化产业内涵式发展不足成因探析》表示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弊端,中国文化产业的增长幅度较大,但是,缺乏市场综合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结构不够科学;产业区域功能不完善;国家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文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将文化产业的内涵式发展作为的当前文化产业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权贤珍《中韩文化产业现状比较研究》则指出中韩应以动画为中心,附带漫画、电影、游戏等领域的中韩动漫合作蓝图,并将其作为战略合作的要求和条件,之后,这将成为双方交易的准则。中国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动漫产业,要想真正的走向国际上舞台,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完善动漫市场监管机制。动漫产品属于精神消费的范畴,消费的人数众多,其中深得青少年的支持。为了满足其精神需求,促进动漫市场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梁钊《中韩协力的文化产业试论》通过分析中国韩国两国文化发展的综合态势,而且还指出了两国应该将文化产业放在两国协力的角度上,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