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特点就是它带来了便捷、高效的交流、沟通模式,也产生了消费者,这体现了网络的外部性。
1、国内文献
茅志浩(2009)认为目前学者的理论可以将商业模式的概念归纳为三大类,分别是“体系论、创造价值论和盈利模式论”。“体系论”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市场主体在客观的外部市场条件和内部管理条件之下,用于整合多重要素和资源以期获取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意图。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作为一个系统组成的各种因素和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价值创造论”者认为商业模式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经营秩序和企业创造的价值,并根据这一模型,充分利用资源,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盈利模式论”论者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经营方式,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除了以上三种代表性理论之外,其他学者对商业模式也存在不同定义。魏炜、朱武祥(2005)在《发现商业模式》这本书中表述: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原磊(2007)创造性的提出了“3-4-8”体系,即通过顾客、伙伴和企业三方的价值作为联系的商业模式,包括价值的主张、价值的维护、价值网络、价值的实现这几个主要构成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着相应构成要素的组合。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正逐步颠覆商业生态,商业模式也正不断跟随市场发展动向而逐步转型。仇婷(2007)在《互联网思维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一文中对如今商业模式转型的趋势做了整合和概括。她认为,企业的竞争方式从此前的产品竞争为主逐步过渡为以平台竞争为主的模式,用户规模的扩张与企业成本成反比例增长趋势。另外,企业的创新模式从组织创新扩展延伸至社会创新,企业的思维应从传统的控制方式转变至零距离、网络化的思维,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企业发展的优化作用。最后,企业的营销模式从交易营销向体验营销进行转变,企业不仅仅提供单一的静态产品,还将产品作为载体以此建立起持续性服务。
周丛根(2014)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一文中阐述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引发的企业变革。周先生认为,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虚拟化和在线交易的发展对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网络化所引起的企业变革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业务范围的拓展、企业价值网络的搭建和形成、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改革、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企业营销方式的变化和企业创新机制的改变等方面。
2、国外文献
Paul(1989)采用系统的方法定义了商业模式的结构。他将商业模式看做为产品、信息和服务的有机整体并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
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特点就是它带来了便捷、高效的交流、沟通模式,也产生了消费者,这体现了网络的外部性。S.J.Liebowits和S.E.Marg(2001)认为:“网络外部性意味着代理作用于同一行为的次数与行为的净价值成反比”。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的延续、端点的增加与原网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都是网络中的组成成分,企业在网络中受益于网络的扩大。
除此之外,Andeison(2003)指出网络经济还具有“长尾积累效应”,认为互联网条件下,商品的获得渠道变得广泛的同时,产品也能够实现无限期保存。“长尾理论”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说,小市场的累积会带来明显的“长尾效应”。 原本备份带的个性化细分需求,进行资源整合叠加之后,可以形成与主流市场份额相媲美的需求总额。在网络资源条件下,更容易对长尾效应对应的产品及市场进行收集和评估,以此来作为企业市场变革的着力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