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对于新兴的微信自媒体与大学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CNKI上共有183条相关记录,这些研究大多研究了微信自媒体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自媒体研究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二十一世纪的初期,美国科技作家和专栏作者丹吉摩尔(2001)在对“新闻媒体3.0”进行定义时,第一次使用了“自媒体”这一词汇,而随后在他的著作《We The Media》(2004)中,对“自媒体”这一术语进行了十分详细完全的解读:自媒体是以博客为趋势的个人媒体。而在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利斯在其关于《We Media》(2003)中的报告有了更为明确与清晰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只是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是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发生在自己身边新闻的载体,如微信、微博、百度贴吧、虎扑论坛等。而后的几年,对于自媒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学者对于自媒体的相关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媒体的五大特点:一、平民化个性化。二、运营简单化。三、内容随意化。四、传播速度快。五、信息的针对性高(陈嘉豪,2017)。有学者对自媒体的功能进行了研究:自媒体具有社会化媒体功能、社会交往功能、政治参与功能、社会监督功能与社会娱乐功能(李丰、蒋红中,2013)。
随着近年来,微信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以微信自媒体为主题的论文正在快速的增长。
,截至2018年5月下旬,以“微信自媒体”或“微信公众号”作为关键词在CNKI上进行搜索,一共可以找到11559条记录,其中从2015年至2018年的论文加起来共有9129篇,在2015年之前的论文共有2430篇,这说明若要对微信自媒体进行研究,那么在时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年至2015年,在2011年微信作为腾讯公司的产品刚刚面世,而微信自媒体的面世则要比其晚上两年,这一阶段微信自媒体才刚刚开始起步,人们还在摸索着这种不同于传统媒体而是新兴的产物,但在2013年之时,微信自媒体还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人关注,只是少量商家在里面尝试,看其是否能够成为“新媒体”,微信自媒体就像一个孤岛,它们的之间没有连接,交互性能非常差,只保留一周的数据导致可供分析的数据十分匮乏(朱晓鸣,2013)。若要实现微信的营销价值,需要对自己的微信自媒体有着明确的定位,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的推广渠道,搭建自定义回复接口(邢威加,2013)。
第二阶段为2015年之后,论文的数量爆发性的增长,慢慢开始爬向微信自媒体的顶峰,慢慢出现了微信自媒体的盈利方式和生存现状的探究,有学者认为,,微信因为作为一款免费的应用,并没有太好的盈利方法,所以在微信自媒体中,广告可以使其达到盈利的目的,所以微信公众号中广告的出现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黄妍,2015)。而在生存现状方面,国内学者几乎普遍认为微信自媒体作为新媒体,在搭上了这一班顺风车后,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现状,而同时在政策方面,国家同样在扶持新媒体的发展,国家希望新媒体能与传统媒体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陈姣姣,2017)。
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经有专家开始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当时我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大量的西方思潮涌进,资本主义的思想开始散播,个人主义盛行,这对当时的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田心铭、万俊人,1990)。而到了近现代,更是有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价值观进行了研究:邬承斌(2006)提出解决价值观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使大学生养成一种哲学的思维,即批判的、反思的思维和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价值观属于人的认知系统,在认知的过程中,为了确定某一刺激的意义或价值,个人要把所输入的刺激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才能对外界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孙丽婷,2009);在教育学的方面,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袁贵仁,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