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后的选择问题研究(2)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家多种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村贫困家庭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因政府政策的推动和乡村教育的大力投入,农村低收入家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家多种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村贫困家庭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因政府政策的推动和乡村教育的大力投入,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大部分可以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但同时农村低收入家庭长期面临的经济问题也直接导致其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面临诸多的难题,他们可以做出的行动选择有哪些,做出选择之后是否会有新的问题的出现等都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虽然现在很多学者都对农村低收入家庭有所关注,关注点有的侧重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问题,有的研究的侧重点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原因分析上,但是在查找文献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针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的研究并不算多,而对其子女在义务教育后的行动选择上所做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研究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后的行动选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该群体在未来的发展选择上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做出理性的分析,选择最适合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争取能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以后发展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甚至是引起较大的改变。

(二) 文献综述

就目前对于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后的行动选择的研究中,各个学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影响行动选择的因素中,有学者认为由于天灾人祸时有发生,加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低收入家庭收入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推进越来越明显,导致这些农村低收家庭经济负担大大加重。 ;在原生家庭的教育选择与经济方面,有学者认为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如果一直上学会给其家庭带来更多的教育支出,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导致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受传统家庭文化环境影响,有学者认为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较为严重,对于生活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而言,其重复父辈生活的概率仍然较高,极易陷入恶性贫困循环之中,难以有所改变 。

就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自身心理方面而言,有学者认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空心村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由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组成,传统的农村经济和生活模式受到冲击,长期生活在这种清冷,缺乏生机活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会感觉自己像是被抛弃的群体  。对于青少年外出打工面临的问题中,有学者认为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少年群体,普遍缺乏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良好技能,他们自身心智身体方面尚未发展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无论对其自身,家庭还是社会发展而言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

农村低收入家庭,是指在农村地区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居民家庭。在这种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即为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

2、 义务教育后

义务教育后,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大体是指我国所有的适龄儿童,即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少年被送入学校接受并完成小学和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时间。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未来继续经历度过的时间可称为义务教育后阶段。

(四) 研究方案

1、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主要是对河南省遂平县SZ村的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后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行动选择进行观察了解,搜集实例来为本文的论述奠定坚实的论证基础。

(2)访谈法

主要通过对访谈调查对象现阶段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个人发展选择,学习情况和面对的问题等进行沟通了解,搜集并掌握相关的真实资料,对研究的问题能够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