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相关分析16 5.3方差分析16 5.4回归分析16 5.4.1 品牌形象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分析17 6. 研究结果与结果讨论17 6.1研究结果17 6.2结果讨论18 6.2.1品牌形象与购买意
5.2相关分析 16
5.3方差分析 16
5.4回归分析 16
5.4.1 品牌形象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分析 17
6. 研究结果与结果讨论 17
6.1研究结果 17
6.2结果讨论 18
6.2.1品牌形象与购买意愿的关系 18
6.3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附 录 20
致 谢 21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经济发展,现如今品牌已变成市场竞争中的一大焦点。注重品牌形象的良好树立,是一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手机行业亦是如此。近几年国内手机使用人群数增长迅速,2016年手机上网人群有6.95亿,比去年增加了7550万;2017年上网用户突破11亿人;据美国一机构Zenith的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智能手机用户将达13亿人。
在上个世纪末,企业或行业就开始将竞争方向转向品牌方面。目前国内手机品牌有oppo/vivo、荣耀和魅族等,国外的有苹果和索尼等品牌,市场竞争猛烈。
手机与其它产品不太一样,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会会更重视其各个方面的展现。大学生会追求潮流和时尚感,审美意识较强及独特,作为一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对于手机,不仅是局限于联系他人,还是选择适合和表达自我性格等的装饰物。因此大学生在手机购买上,对其功能、科技含量和性价比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但在校大学生处于经济半独立状态,在手机的购买选择上还要结合个人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中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中品牌形象(自变量)的维度划分为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个性化形象,大学生购买意愿(因变量)为单一维度。想通过本文的研究影响分析,了解大学生对手机品牌形象的认知和要求,呼吁大学生合理理性消费手机等产品,以及根据研究手机品牌形象与大学生购买意愿间的关系和影响,对企业如何重视和管理其产品品牌形象提供依据和参考等。
1.2.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上,根据研究,对手机品牌形象与大学生购买意愿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将两个概念和理论(品牌资产和理性行为)有机结合,丰富理论知识,提供参考和研究。
现实意义上,根据国内交易情况,结合研究和结果分析,围绕手机品牌形象与大学生购买意愿等问题,对企业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企业不仅要重视品牌形象的良好建设,还应把自身品牌优势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竞争优势,提升例如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购买意愿。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品牌形象的三个维度中,一般认为“产品形象”指消费者对产品属性和特性的相关联想;“企业形象”指消费者对产品的供应者情况的主观认知和态度;“个性化形象”指产品品牌的拟人化给消费者留下的感知印象;借鉴Dodds(1991)等对购买意愿的定义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 “购买意愿”定义为消费者采取一特定购买行为的可能性或主观概率。研究手机品牌形象与大学生购买意愿间的关系,以及各维度与购买意愿间的影响程度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