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阶段,为企业提供各项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使得信用风险成为银行业
在现阶段,为企业提供各项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使得信用风险成为银行业面临的各项风险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增长份额虽然在逐步下降,但目前形势依旧严峻。基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加快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现状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可能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巨大损失,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现在所要面对的紧迫任务。所以,规避信用风险给我国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不断探求合乎我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量模型,不断完善国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对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实现银行业健康稳健的运营,还有利于同国际社会接轨,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对于我国未来的金融创新也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在KMV模型中,现代期权理论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该模型融合了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各项信息,是一个极具动态性和前瞻性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我国银行业利用KMV模型,搭建起完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这对于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甚至是国内银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方面还不成熟,要想继续发展,就要对信用风险有全面的认识,掌握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本文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KMV模型对国内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相关分析,根据研究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信用风险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当前银行业发展实际状况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二、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信用风险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因为一方没有意愿或者没有能力履行合约后产生的违约行为给另一方带来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在广义上指的是存在于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活动和业务中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从狭义上讲,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从事其信贷业务时,因为借款人发生违约行为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也被称为是信贷风险。本研究中所提及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使用其狭义的定义。
(二)信用风险相关理论分析
1.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有效的市场之中,我们通常会认为理性的经济人能够准确的获得市场中的所有信息。然而,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对于现在的市场交易状况而言却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人们总会对外隐瞒一些不利于自身的信息。也正是由于在交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这种双方信息的不对等的现象,在交易之前双方都会对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估对方的情况。所以,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角度上来看,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交易之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之后的道德风险。
从逆向选择的角度来考虑,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借款者都会对对方进行考察。商业银行会对当时的宏观经济大背景和借款人的经营能力、还款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借款人会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借贷政策等方面进行考察。由于商业银行的相关政策和信息较为公开透明,借款人可以较容易的获得相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选择。但是借款人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地进行深入调查来获取。所以,借款人有时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隐瞒一些对自己而言不利的条件和信息,从而成功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此外,当商业银行因为各种因素提高贷款利率时,一部分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会因为过高的贷款利率而放弃贷款,而一些原本经营状况就比较差的企业就会铤而走险接受较高的贷款利率,从而增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