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专业课程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2)

一、 目前考核体系的状况总结分析 因为笔者是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对于自己学校的数学考核体系较为熟悉,所以就以本校和一些省内外的


一、 目前考核体系的状况总结分析

因为笔者是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对于自己学校的数学考核体系较为熟悉,所以就以本校和一些省内外的高校为调查区域做一个相关调查,调查对象为本科数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调查问卷问题的设计根据如下:

(1)了解被调查者年级信息和专业信息;

(2)了解被调查者对目前自己学校的数学考核体系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状况;

(3)了解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的数学考核体系的优点和不足;

(4)了解被调查者是否对现在的数学课堂和考核感到满意;

(5)了解被调查者对平时成绩相关的想法;

(6)了解被调查者自己向往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计划调查问卷是1000份,有效调查问卷是835份,数据有一定的可信度,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的反馈以及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给予以下分析:

(一) 满意度

在笔者之前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半的学生对于现在学校的数学课程考核体系是感到满意的,但也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于现在的考核体系是持无所谓的态度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满意的。为什么会出现无所谓的状况呢?笔者认为首先大多数学生们对于上课、复习、考试这种模式非常熟悉,所以在大学中继续这种学习方式也是理所当然,而对于那些从小按部就班、刻苦学习的同学来说,只要自己非常努力,就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也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意。但是在本文前面就已经提到过,这种同学们长期养成的规律,再加上大学里对学生自律性要求极高的学习模式,没有了像中学那样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很容易造成突击式复习,让自己的学习成果永远浮于表面,无法深入钻研。使得那些自律性不好的同学,因课程没有吸引力,更是无心学习,不进则退。而基础好的同学则对自己的要求逐渐降低,只求一个较满意的分数,而不去更深一步钻研。

图1 对现在学校的数学课程考核体系是否感到满意

(二) 期末考试

在期末考试这一点上本校和绝大多数高校一样,是学生们学习成长过程中最为熟悉的,也是最主要的考核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在期末考试周进行一次本学期全面性的考试,考试成绩一般来说占期末总评成绩的70%,基本决定了学生一学期的总评成绩。原因还是上述提到的,将考试放在学期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式学习的现状,老师划重点,学生重复刷题目,久而久之,导致卷面题目单一,含金量不高,有些老师也事务繁忙,在出题目上没有时间去钻研,长期出不了一张有含金量的试卷,进一步加剧了如今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育的师资现状。笔者在前面的调查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反映出数学课堂老师水平一般,上课呆板乏味,老师甚至都停止了对课程的钻研,学生的苦心学习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期末考试虽未最重要的考核方式,但是老师们需要让试卷“钻石化”,让一份试卷更有价值。考核体系的改革说白了,就是对此现象的整治和解决,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深度,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

图2 认为现在在大学中的数学期末考试对自己的数学或者全面发展是否有帮助

(三) 平时成绩

这类考核的方式依据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注重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比如学生的日常签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等,但是现在这类所占比例较少,而且缺乏具体标准,完全是由老师主观打分,由于有些同学期末考试的突击式复习未果,有时候就成为了老师为挂科学生拉分的工具,这就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了。其实这类考核方式可以有很多东西可以开发,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后面会一一谈谈自己的想法。笔者调查了学生期望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的一个具体的比例,还是支持7:3的同学较多,但是有较多同学期望能够五五开,具体在实际运用中会怎样,还是要考虑平时成绩考核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可行性,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总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