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保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我国较为健全,医疗保险基本能覆盖全民,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这一领域的探究相比较我国是比较少的。


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国内学者少有人研究大学生医保制度;而伴随大学生医保逐渐变革、成熟,相关的研究开始增加。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制度和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辩证探索、实证调查研究如大学生参保的意愿研究、认知度研究以及满意度研究等等。

赵淑明(2011)认为在大学生并入城居保的实行范围之后,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在运行层面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医疗待遇水平得到了提升,公立和私立高校学生待遇公平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续保安排也有效地完成了毕业到工作之间的医疗保险衔接,而其他存在的问题包括缴费水平仍有待商榷。由于大学生群体不同于普通城镇居民,应该与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缴费水平作出区分,大学生能够享有的待遇水平理应上涨,而高校理应在位的宣传和管理也处于缺位状态。最后提出基本医疗保险要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大学生,高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内医疗服务平台。而丁凌风和朱考金(2012)则是调查了南京市四所高校的432名大学生,认为医疗服务总体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站在医疗健康服务的角度,分析了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情况,对大学生寻医问药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和分析;还调研了这四所高校大学生参保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了当地的报销政策运行情况。从以上两个方面得出这一制度存在包括当前参与人数不够,保险基金的分配存在失衡情况等一些问题,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指出大学生医保制度应当是积极公平的、有吸引力的。而郭婧(2013)也同样探究了当前国内施行的大学生医保制度的缺漏,认为大学生流动性较大,在参保人员和对参保人员的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经过实证调查研究认为公立和私立高校参保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全国各地参保情况不统一,而大学生又大多没有主动加入的想法,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此重要性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同时加强此制度的针对性和可续航性,使其更适应大学生。而李想(2014)认为在全民都参与政府举办的医疗保险的背景之下,大学生对医疗保险认识不够,医疗服务供需不对等以及异地报销难,认为大学生是关键的社会建设储备单位,要对其重要性加以考虑,要着力宣传有关政策,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医疗保险信息库,精简报销流程。刘雪原(2015)也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认为目前用于这一保险的资金不足,缺乏相应的宣传导致大学生不够了解关乎自身的医保,且商业保险的影响不够积极,并从五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要扩大覆盖面,做到大学生人人参保,要协调各类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和管理,要把大学生医疗救助进行统一管理,要完善相应的商业保险,增加医疗保险体系的层次,要在提高学校门诊部的医护质量上下功夫。而李晓婷(2016)对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的参加率、知晓情况和对相关的医保服务的合意程度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认为有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主要问题之一,提出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化。解燕姣(2017)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中关键的人力资本,大学生保持积极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而当前的这套保险机制仍然存有缺漏。以安徽省内部分高校为例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虽然承担了大部分的制度实施责任,但高校对此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都有所欠缺,而大学生的认识也不够清晰,且由学校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在大学生中的合意度不理想,提出应当扩充宣传手段和途径,从行政管理和医疗水平两方面改革校医院,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