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关于寿险需求问题的文献,大致从宏观经济、社会文化、人口因素等角度入手,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国外研究现状
1.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过去60多年里,国外学者已经在人口老龄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成果,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国民经济的前景存在消极的影响。Peterson(1999)从大量角度中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六点进行重点分析,得出了人口老龄化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不良的后果的结论,Jakub(2007)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能性的猜测预估了27个欧洲国家的人口迁移情况,发现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滞缓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并最终得出了人口老龄化必然有损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结论。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David E.Wildasin(1991)基于对美国相关数据多年来的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造成了边际福利成本的增加,这又相应地加重了社会就业者的负担,在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最终会导致福利等社会保障的下降。
2.对寿险需求相关研究
西方国家作为现代寿险业的发源地,他们的学者也对寿险业做了充分的研究,下面就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阐明。
理论研究方面,Yarri(1965)的研究作为现代寿险理论的起点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大量得引用。他通过修改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将寿命的不确定性引入到消费中,建立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寿险需求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回归,Yarri认为寿险的购买有助于减少由于寿命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对生命周期消费的影响,有一定的益处。Fisher(1973)对于不确定寿命下的保险购买,运用了离散时间模型,从而得出了死亡率与预期未来收入间的关系,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Zilcha,I.(1985)采用了Fisher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得出了以下结论: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越高,就会对人寿保险购买的需求越强,而对于年金购买的需求则会越低。随后,Bernheim(2005)从遗产动机角度入手,进行了一些研究,特别是研究了社保与寿险间的关系,取得了一些独特的发现与见解,进一步完善了这个领域。
除了理论研究,在实证分析方面,国外学者也从经济和文化两个角度入手做了不少工作。
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Babbel(1981)分析了巴西的数据,认为通货膨胀对需求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只有控制通货膨胀率才能有效地推动寿险业的前进。同时,Sauter(2010)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具体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寿险的需求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推动寿险业发展的建议。
社会文化的影响方面。则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Hammond(1967)等人指出教育水平和寿险需求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教育水平越高,他的保险意识也会相应地越强;而Auerbach and Kotlikoff(1989)等人通过了新的数据和实证研究方式,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一个人的教育水平越高,收入能力和自我保障的能力就会越强,对保险的需求反而会降低。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在寿险需求的相关问题上,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入手,都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涵盖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虽然没有能够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但是还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分析。不过,在众多研究中,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探讨还是显得过于局限,往往只是将其作为影响寿险需求的一个因素,而没有深入讨论在人口老龄化整个趋势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