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意义 1.学术意义: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布依族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研究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现状;解决问题采用的方式;
(二)研究意义
1.学术意义: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布依族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研究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现状;解决问题采用的方式;选择的权利救济途径,可以为社会学研究少数民族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为民族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流动人口提供相关的资料。
2.现实意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和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关注少数民族就业和生活,更好的解决布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民族政策和流动人口权利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更好的为就业者服务。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对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就业服务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为研究布依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拟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问卷调查法
对浙江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中出现的关于经济,政策,社会保障,权利侵害、权利救济对策方面问题进行研究。
1.文献法:通过知网,图书馆查找流动人口相关的文献资料。查找关于调查地浙江省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2.观察法:为了更好了解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就业和工作情况,收集关于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相关资料。深入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实地的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现状,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观察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进入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中,切实的感受的他们的工作情况,生活方式和出现的问题。
3.访谈法:通过观察法进入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中,设计访谈提纲,和访谈对象交谈,从而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在生活、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权利救济途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更加深入了解本文研究的内容。
4.问卷法:因为调查对象的特殊性,保证问卷的填写,文章使用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50名浙江省布依族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整理分析问卷,得出调查的结果。
(四)研究现状
1.国外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流动人口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流动人口的权利保护、社会影响,权利救济等问题上,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国外没有少数民族;他们的户籍制度、文化背景也与我国不一样,国外学者研究的角度与国内学者研究的角度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外基本没有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利侵害和救济方面专项研究。国外学术界是从影响流动人口就业的角度、对流动人口就业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民族事务等方面研究流动人口问题。
(1)研究了流动人口就业者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问题
阿瑟·赛西尔·庇古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要实现国家财富在国民分配中的均等化,并强调要在再分配中对弱势群体的倾斜的。欧盟、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则是提出建立相应的权利保护制度、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工人培训制度来解决自由流动工人的权利保护问题;保证流动工人的社会保障的权利和法律主体地位[ ]。Morley指出,工人是需要发现不平等,用反歧视与反压迫来表达权利的不平等并消灭这些不平等。Dalrymple&burke指出:“利用机构资源和专业性帮助,把工作放在感情、观点和行动之间的联结上,以便支持弱势群体”[ ]。
(2)研究流动人口影响就业的角度
法国学者勒内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社会排斥理论,指出很多社会的成员或者群体都是被排除在整个主流关系网络外,不能享有圈内人员平等的政治、经济,公共资源和其他的社会服务。而美国社会学家波特斯提出社会资本论,认为人口迁移是人口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社会中的合理调动和优化;泰弗尔、特纳提出并完善了社会认同论,将人口迁移与社会融入结合在一起做研究,认为移民通过社会认同获得迁入地的平等权利和自尊。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口流动是一种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推手[ ],Sanders和Nee则认为移民的社会资本诸如人际关系、姻缘血缘因素等,直接影响着他们流动后的生活和就业,对改善移民的经济状况具有积极作用,而人口流动反作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 ]。多林格尔和皮奥利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中看,他把劳动力市场分为不同的级别,又从工资决定制、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投资,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和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