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 Bicycles;college students;KAP;safety education 目 录 1 引言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6 2.1 研究对象6 2.2 调查工具6 2.3 调查方法6 2.4 质量控制6 2.5 统计分析6 3 结
Keywords: Bicycles;college students;KAP;safety education
目 录
1 引言 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
2.1 研究对象 6
2.2 调查工具 6
2.3 调查方法 6
2.4 质量控制 6
2.5 统计分析 6
3 结 果 7
3.1 基本情况描述 7
3.2 杭州大学生对自行车骑行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 7
3.2.1杭州在校大学生自行车骑行知识现状 7
3.2.2杭州在校大学生自行车骑行态度现状 10
3.2.3杭州在校大学生自行车骑行行为现状 12
3.2.4杭州大学生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三个维度得分的合格率 15
3.3 不同特征学生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三个维度的差异性 15
3.4 皮尔逊法相关分析法分析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三个维度的相关性 17
4 讨 论 17
4.1 基本情况分析 17
4.2 杭师大大学生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的影响分析 17
4.2.1自行车骑行知识的影响分析 17
4.2.2自行车骑行态度的影响分析 17
4.2.3自行车骑行行为的影响分析 17
4.3 不同特征学生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三个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18
4.4 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三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18
5 结 论 18
6 建 议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附录一 22
1 引言
自行车在有益健康、绿色环保和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在交通出行方式中得以占有重要地位。自行车作为城市中、短距离的出行方式之一,已成为大众的最佳选择,并成为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行车能够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全体市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省能源,保护城市生态圈向健康方向发展。19世纪国内外的交通方式还仅限于步行,被称作密集又混合的“步行城市”;到了20世纪40年代汽车的出现,“步行城市”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分散扩张的“汽车城市”;如今受到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诸多条件制约,“汽车城市”不再盛行,演变成为与“公交都市”和“自行车城市”并存的城市。国内外自行车从全盛到衰退再到复兴的演变历程与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冲击息息相关[1]。
中国曾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大国”一方面指代的是我国自行车的普及范围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是一个自行车生产大国。截止至1986年,63%的北京人还将自行车当作首要交通工具。但在2013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城市用地紧张以及机动车大规模的普及,自行车在远距离活动时无法取代汽车,只能成为辅助性交通工具,这使得自行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下降至14%。而到了2015年,自行车共享的诞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尽其用,提高了出行的自由度的同时,成为直接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方案,并使得自行车出行比例迅速回升[2]。如今自行车的广泛流行,不仅是人们将其作为交通工具使用,同时也是个人健身的象征。中国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数量的大国,有统计显示, 78%的家庭拥有一辆及以上的自行车,其拥有的自行车数达到4.5亿辆。同时,国外的自行车普及程度也很高。目前在发达国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最高的国家为荷兰。荷兰之所以能够成为欧洲著名的“自行车王国”,是因其广泛的自行车租赁模式和停车设施,以及大众十分普及的自行车出行方式。在荷兰这个国家中,大约27%的居民出行是由自行车完成的。荷兰全国人口共计1600万,自行车的拥有辆高达1700万[3]。在亚洲,日本是人均拥有自行车第一的国家,约为0.7辆/人(中国小于0.5辆/人),少于荷兰(1.1辆/人)、丹麦(0.9辆/人)、德国(0.8辆/人)等国,与瑞典、芬兰相当。2002年,日本自行车拥有量达到8549万辆,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自行车大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