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学生关于自行车骑行安全的知信行调查(3)

随着自行车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行车在给人们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其不规范使用所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层出不穷[5]。据统计,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


随着自行车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行车在给人们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其不规范使用所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层出不穷[5]。据统计,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公害之一,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00多万[6]。其中,以大学生为首的群体成为交通事故的频发人群[7]。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中唯一的超级大国,有报告称其每年遭受自行车伤害的人数近50万人,事故导致约800人死亡。2000年的估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在治疗自行车碰撞遇难者方面花费了大约80亿美元,这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是一笔巨大费用[8];澳大利亚因自行车导致事故而致伤的病人占急诊室就诊病人的10 %左右[9];中国大陆每天在道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约有4亿辆,每年约有1.6万人因自行车导致道路交通事故而致死[10]。上海、广州、武汉等市有报道称:涉及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3-43.3%;而在交通事故发生者中,骑自行车者占到36.8%~58.8%。2014年10月12日,台湾《联合报》报道,全台湾平均每周有3.5个大学生丧生于车祸,每年因车祸而丧生的大学生高达170多名,18至24岁的台湾人每年车祸死伤数以万计[11]。深圳交警在2017年12月通报称:该市涉及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54人,同比上升了54.29%。

关于交通安全知信行的研究,各地区报道不一,一部分学者研究发现:随知识水平提高,信念和态度却呈反向变化。李迎春[12]的研究显示随着年级升高, 中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但其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相关态度却呈反向变化, 变得更差和更消极。张艳[13]的调查发现,随着年级升高,银川市初中生交通安全行为及交通安全态度呈反向变化。李延红[14]对上海市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总体上认知程度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认知程度最高的为大于15岁的年龄组,但该组在行为和信念方面却和认知程度有相反的趋势。也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交通安全知信行存在正相关关系。石琦[15]等人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交通安全知信行上存在显著差异。他发现中学生的交通行为与其拥有的交通安全知识相关性强,交通行为与其所持的交通安全态度相关性弱。Rajni,Siotra[16]认为青少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知识和行为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交通安全知信行的研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课题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杭州大学生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是否应该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使用自行车健康宣教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对自行车骑行安全的知识水平和态度水平,改善其行为,减少因自行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引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杭州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专业划分为文史类、理工类、经管类、医学类4个专业,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层,在各年级中随机抽取四个班,约100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40份,回收422份,回收率为95.91%;

2.2 调查工具 通过查找各类交通安全知信行的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相关自行车骑行安全问题的研究资料,初步拟定了含29个问题的自行车骑行安全知信行调查问卷(见附录一)回答以封闭型回答为主。该调查问卷分为5部分,分别针对杭州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自行车骑行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骑行教育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18,说明此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KMO值为0.685,表明各个因子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说明此问卷结构较为稳定,能较好的用于调查杭州大学生自行车骑行安全的知信行情况。知信行问题的赋值方法为:骑行知识答案正确为1分,答案错误或不回答计为0分;骑行态度部分信念端正为2分,不确定计为1分,信念不端正为0分;骑行行为部分行为正确得2分,不确定计为1分,行为不正确为0分。骑行知识、骑行态度和骑行行为三个维度的得分为对应题目得分的总和,其三个维度的总分分别为9,12,14分,问卷总分为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