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型人才效能不断增强 人才效能指人才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价值。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参与国家
(三)创新型人才效能不断增强
人才效能指人才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价值。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机会越来越多。我国非常注重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攻关课题中培养和锻炼创新型人才,使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无论是杂交水稻的成育种,高温超导研究,进一步精确测量银河英仙座旋臂距离太阳系距离,还是人类基因测序重大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系近年来高端企业的技术和资源支持,我国大部分重大工程建设的突出成就,都显示了创新型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培养高校与企业创新型人才的产学研项目支持力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等众多人才项目,创新型人才的产业效能与日俱增,给我国企业发展,社会经济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人才培养工作在诸如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环境等方面还亟需改进和完善。
(一)创新型人才整体质量不高
创新型人才资源的内涵最主要的就是数量和质量。立足我国企业数量整体,不管是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专业的管理人员,人才总数都是很可观的。但是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创新能力较强,创新的驱动效益较高的国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创新人才整体质量不高,大都是常规型技术人才,具有独特技术创新能力的,能给企业、国家带来创新高效能的还只是较少部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缺少在一些专业领域的大师,部分领域与国际水平差距太大,而且,我国在技术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也只是寥寥。
表现是:许多产业的高端人才、高水平的技术领域专家、高熟练度的各种专业技能人才都十分缺乏。比如电信行业,创新型人才总量仅仅为全行业专业人员的0.17%;在我国,海洋专家的总数量不足全球总量的2%。仅仅为美国专家总量的1/30;电子信息领域,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就更少,仅仅为技术工人总量比例的2.8%,对比发达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专家、技师已达到20%-30%。
(二)创新型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内创新型人才分布在各个行业,年龄,职位和区域的结构存在问题,不够成熟的人才分布无法完全与市场和产业结构形成对接,增加了就业成本,致使部分经济资源浪费。专业结构的角度分析,2007年国有事业、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736.5万人,其中教育、经济、工程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占79%。而科学研究人员仅占1.2%,科学研究人员的人才严重缺乏,科研人员的具体大类内,研究新能源,现代医学,环保类的人才缺口更为明显。无论是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是行业的人才分布,都凸显了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专业存在两极分化严重,热门专业如金融、国贸的招生名额供不应求,冷门学科如历史、哲学等大都鲜有问津。现代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很大数量更倾向于北上广等一线经济发达城市,拒绝偏僻基层的锻炼和就业机会,造成人才队伍的流向过于集中。对于我国高层次科研创新队伍,存在人才断层现象,没有持续稳定的人才储备。人才类型上分析,我国的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普遍过于单一,缺少广博精专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的结构问题,本质上是人才的培养,分配以及市场需要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加以解决,任其发展,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间接影响了为我国创新型人才整体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