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驻足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研究以上海为例(2)

人们若仔细回想,便会发现,年幼时的游玩大部分时间是在野炊中度过的,疲惫时便坐在树荫下听鸟语,闻花香,在父母的责备声中吃着零食喝着水,而现


人们若仔细回想,便会发现,年幼时的游玩大部分时间是在野炊中度过的,疲惫时便坐在树荫下听鸟语,闻花香,在父母的责备声中吃着零食喝着水,而现在的出行几乎没有休息,变成了无休止的暴走,那必然是容易疲惫不堪。笔者在为了撰写本文,又进行了专题实地考察,进一步发现,上海的公共空间(至少在我去过的公共空间)很少有能够供人休憩或是驻足一二的吸引点。热门景点人头攒动,人们在你挤我我挤你的情况下一边推搡着一边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像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一样去机械式的拍照,根本没有一点空间和时间去与这个空间融为一体,静静享受出行的乐趣。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它存在于城市建筑的各个角落:大到一片风景园区,一个公园,小到一个广场,一条街道,一片停车场,只要是能够让大众进行各种社会交互的场所,都能称之为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大众文化形成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场所,那么这个空间的吸引力就成为了考量大众文化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吸引力的空间一方面会聚集大量的有社会交互需求的个体,也为有社交需求或是空间需求的人们提供了社交的场所。人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诞生的源泉,当一个城市公共空间拥有令人驻足的理由,人们在此的聚集、交往和互动,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模仿、启发和激发,它才会拥有孕育和诞生一种文化的可能。

上海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吸引着世界与祖国各地的人们。高密度的人口意味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就更大,所以对上海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它一方面展示了城市的形象,一方面也是对城市的宜居程度的反映。目前上海很多公共空间都注重于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略了人性化的需求,人们对于许多空间只是进行走马观花般的浏览而很少能够在这个空间里驻足,去细细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空间的文化,慢慢品味一下这座城市的韵味。上海是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城市,但是这座城市不应该一味的展示给人们它繁华快节奏的一面,也应当适当保留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气息,可以让游客或是居民感受得到它隐藏在繁华表面下的那股海派文化韵味。

所以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并从基于人性化的角度去寻找它能够“令人驻足”的原因,从中总结出它能够令人驻足的特点,并借此呼吁以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者们能够在设计时将这样的因素考虑进去,让上海这座魔都更具有人性化的情怀,更具有人文气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的空间,也为更多社交文化提供可以被孕育的摇篮。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有着不完全一致的定义。如始于1877年在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的“城市开放空间”,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不围合的土地” 。这是对开放空间最早的,有法律依据的定义,他是从土地的使用范围来定义开放空间的,而美国在1961年《房屋法》中规定“开放空间是城市区域内为开发或基本未开发的土地,但他必须具有多种价值,即共用和娱乐价值、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历史文化内涵和风景价值等等 。”这样的概念已经将公共空间的价值包含进去,意味着城市公共空间不单单是一块区域那么简单,它是为人们活动提供场所以及为风景与历史文化提供保护的区域,它拥有自身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