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驻足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研究以上海为例(3)

在吕红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论文中,对城市公共空间有着以下的解释:“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城市设计研究实践,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主要


在吕红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论文中,对城市公共空间有着以下的解释:“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城市设计研究实践,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环境、城市公共绿化园地、商业或非商业性的广场、步行街道及娱乐空间等,它主要是为城市市民的生活提供服务的空间。”分析总结以上观点,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是:在城市区域内,具有娱乐、观赏、交际、历史或自然资源资源保护价值的,并且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空间。

吕红在论文中还提及了五点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特点:

第一,“它是实际存在的个体,它存在于城市建筑群中有并且自己的实际形态。”

第二,“它能够为广大的城市群众提供服务,人们在其中发生生活行为,能够影响人民群众的行为和心里。他对大众的权益和利益是平等的,即人人可以踏足并使用。”

第三,“城市公共空间承担着城市生活的多种功能,它能上进行宣传和号召、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参与大众文化社会生活活动等等,是展现城市形象的橱窗,也是城市调节的起居室。”

第四,“城市公共空间不是固有和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演变发生着适应时代变迁的更替。即使是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不同区域的空间也有适应当地特德和风俗的形态,它是动态的、有生命的、并且在不断发展。”

第五,“人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为人的生活活动而诞生,也因人的前往而富有活力和意义。”

三、理论基础

(一)人的主观感受

城市公共空间之所以能够让人驻足,是因为它具有吸引力并且具有让人驻足的条件。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来进行对该空间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判断,而空间感知主要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获得:

1. 视觉

首先,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最重要的一种知觉。人们有87%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眼睛捕捉的。并且导致人体进行75%-90%的相应活动。人们最主要的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感知,是来自于视觉,人们通过眼睛来获取他所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这个公共空间是否要进行驻足的判断。

2. 听觉与嗅觉

在对于外界的感知中,听觉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人的耳朵对声音的感知在7米以内都是非常敏锐的,人们可以在这个距离内顺利的进行交谈;在以人耳为中心三十五米为半径的范围内,人们仍然可以听到演讲,并且尚且能够进行一种提问与回答的互动,但此时已然不能进行轻松的交谈 。在对于城市工控空间的研究中,听觉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指标。对于听觉正常的人来说,外界的不同声音直接影响着他对这个环境的感知,比如人们听到鸟儿鸣叫的声音,会感受到愉悦;听到雨滴敲打树叶的声音,会感觉到舒适和神清气爽;而听到汽车发动机的噪音时,会感觉到烦躁并且想要捂住耳朵来躲避。相比较而言,人们会更中意与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鸟鸣等等,而普遍抗拒发动机、工厂机器声或是鞭炮声。

而嗅觉同样是人们一个重要的感知器官,活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的同时也将不同的气味带到鼻腔中。而人在数亿年的进化中,似乎在基因里留下了对不同气味的反应:闻到食物的香气会容易感到饿,闻到臭味会觉得恶心,闻到刺鼻的味道会觉得危险。人们会愿意在充满花香和植物清香的地方多做停留,而对于气味刺鼻的地方,只想快速逃离。可见嗅觉也是多城市公共空间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