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研究(2)

一、我国民营养老机构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升至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其中65岁以上


一、我国民营养老机构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升至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其中65岁以上人口1.5亿,占老年人口比重的68%。就目前而言,在我国,6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基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在全世界我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单单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越了某些大国的全部人口,比如俄罗斯。由此可以猜测,假如让我国的老年人口参加世界各国总人口排名也会“名列前茅”。根据相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5亿,届时每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老年人口数量的庞大将会对我国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老年人群体的庞大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老年产业链。比如私人经营的民营养老机构,这些民营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的规定,3%-4%老年人将实行机构养老,也就是说我国将有660万老年人选择在机构中养老,选择在民营养老机构安享晚年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至少300万。按照国家的这个政策要求,我国的养老缺口巨大。

(二)我国现行养老方式分析

目前,我国的现行养老方式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积分宝消费养老[2]。

家庭养老是一种在经济供养上,以家庭为载体的通过家庭代际关系体现的经济转移和自然实现并完成保障功能过程的一种反馈模式。同时家庭养老也可称为居家养老,是一种反馈在上一代和下一代,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相互给予和互惠的均衡模式,同时这种模式是一种体现在以家庭为单位,自然形成的一种养老基金的分期缴存,日益积累,逐步增值并且长期给付的全过程。

与家庭养老不同,“社区养老”是一种以整合社会各方面的集体力量并建立在家庭养老模式基础之上主要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的照料服务,社区机构和养老所的服务为辅助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优点主要在于老人可以待在自己的家里,但依然可以享受到社区相关机构和人为的上门托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不仅可以合理的节约物理空间,更能使老年人的心理上得到释怀,不用花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机构养老则是指完全由外界来专门负责老年人养老的付费基地,这些机构可以依靠国家的补助,或者养老者家人定期支付定额养老服务费,又或者通过老年人自己支付的方式来获取经济收入的一种养老机构。通常这种机构包括养老院,福利院以及托老所等盈利机构,他们主要以为老人提供统一的,有偿的,定期的生活照料和精神上的安抚工作,使得老人可以以一种更好的心态安度晚年。同时养老机构也分为不同的两种,其中包括民办的养老机构和公办的养老机构。公办的养老机构一般是以国家为主,专门为国家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性机构,一般不收取任何费用,又称为敬老院或老年福利院。民办养老机构则不同于公办养老机构,它主要是由独立法人在相关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后私人成立的一种非盈利性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

第一,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转可以提高公共财政的红利,从而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民营养老机构的收费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更多地低收入群体选择和接受;

第三,民营养老机构善于合理把握和利用民营机构的相对优势。

民营养老机构虽然在规模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但在基础设施上比公办养老机构更具有吸引力。并且在一些面向高端市场的民营养老院,内部设施、服务水平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