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校创业教育,指的是高校结合学生主修课程的专业教育,向在校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使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精神,提高其自身创
所谓高校创业教育,指的是高校结合学生主修课程的专业教育,向在校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使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精神,提高其自身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可促使大学生从学校大胆迈入社会,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或进行自主创业,把学生从谋职者打造转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打破高校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不利局面。它是包含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创造学、创业学与法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2.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国外的创业教育,通常指与创业活动相关的一连串的活动,包括课程的设置、商业类计划大赛、实践与互动、学校的支持类项目等。其在国外先进国家已经开展了几十年,至今已颇具规模。
创业教育的开拓者是美国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他首先发现并指出了创业者在美国的经济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创业可以改变美国甚至是世界的经济。美国的第一个正式在高校中传授创业教育的课程诞生于1947年,哈佛大学的迈尔斯·梅斯教授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到了1980年,第一个本科的创业教育专业在Babson商学院、Baylor大学与南加州大学诞生,目前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具备相当完善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着创业教育,如澳大利亚的“小企业的创业教育”、法国的“组织与机构的活动带动”、日本的“自我负责的创业家精神”、印度的“自我就业的教育”、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德国的“模拟公司”等。各个国家在吸取创业教育经验的同时,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并已经开始有目的的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普通教育中。
总的来说,国外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经验非常丰富,对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2)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1989年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从此时起国内高校才开始逐渐尝试将创业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研究始于1991年,当时国家在6个省市的20个县乡的30多所学校进行了试点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共同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上海复旦大学开始将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普通教学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为本科生开设了“科技创业”的创业教育课程等。各大院校在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综合教育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技能培训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素质教育模式等。
国内有关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欧美等地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来还是比较少,尤其是关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系统研究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总结国内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研究得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主体、内容、过程和环境,且其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鲜明的创新性、强烈的时代性、丰富的实践性和持续的挑战性。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高校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还处于摸索性的描述研究阶段,而创业教育其实践性强的特殊性特点,说明无法只依靠理论探讨研究实施创业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