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贸易企业的盈利影响(2)

(二)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以宁波6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出口占比低与出口占比高的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前后盈利能力的对比体现


(二)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以宁波6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出口占比低与出口占比高的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前后盈利能力的对比体现政策对贸易企业的盈利影响,从而对战略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对未来使倡议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离战略提出已经有将近五年的时间,期间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建设进程,通过一系列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大对外投资等方式拉动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大量学者进行定性或实证研究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贸易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大部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出政策积极的作用,也有小部分认为实施成本较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时间较短,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以国内为主。

1.国内研究现状

在研究方法上,多数学者运用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来得出结论。龚新蜀和马骏(2014)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格兰杰因果检验、IRF脉冲效应函数等工具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经济带的贸易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作用效果与作用时间呈正比,所以有必要加大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孙楚仁(2017)等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并且对强异质性产品的出口增长促进效果更加明显,肯定了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单武斌(2016)基于GTAP模型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效应的影响情况,发现“一带一路”会给参与国与非参与国造成不同的效果。部分学者引进贸易引力模型用来测算贸易潜力。孔庆峰和董虹蔚(2015)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肯定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促进作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亚欧国家之间贸易潜力巨大,并且贸易潜力能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而提升。谭秀杰、周茂荣(2015)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因素。对于沿海城市和港口,刘宗义(2005)认为它们与“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战略会推动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而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推进战略的延伸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