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互联网约车的飞速发展、日益壮大,它的盈利状况值得去思考和分析,这对网约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约车市场上,整体的市
面对互联网约车的飞速发展、日益壮大,它的盈利状况值得去思考和分析,这对网约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约车市场上,整体的市场定价是趋于平稳的。与传统巡游出租车相比,网约车拥有自己的平台补贴,平台发布的约车信息,降低了空驶率,节约了成本,自然而然价格相对就便宜。而且近几年价格少有波动,每个时段的收费标准方面都一定的数据考量。但每个网约车平台又有自己的定价标准,滴滴走平民化、快捷化的路线[2]。而神州专车以高端化、品质化的路线发展,继而市场的定价也就有着一定的差异,下表以滴滴为例:
表1 滴滴网约专车定价
舒适型 商务型 豪华型
起步费
10元 14元 18元
时长费
0元/分钟 0元/分钟 0元/分钟
里程费 2.7元/公里 3.8元/公里 3.9/公里
每0.1公里结算
低速费 0.6-1元/分钟 1.4元/分钟 1.6元/分钟
车速低于12公里/小时为低速,高峰期(早7-10/晚5-8)位最高价,非高峰期为最低价
超公里 1.4元/公里 1.9元/公里 2元/公里
当里程超过25公里后,每公里加收空驶费
夜间费 1.4元/公里 1.9元/公里 2元/公里
夜间(11点-次日5点)行驶时,加收夜间服务费
数据来源:滴滴出行app
表1显示了滴滴出行的多种收费方式,详尽地反应出滴滴服务的具体化、精准化、多样化。滴滴对于定价也是十分明确的,每个价位都有自己的标准。
3 互联网约车盈利状况分析
互联网约车的盈利模式具有多样性,通过融资合作、广告植入、大数据分析等等形式,获取收益参与市场竞争。以下以滴滴为例,滴滴打车产生于2012年,是一款打车软件,成立于北京中关村。并于2015年9月9日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针对它的专车、快车收益定价以及成本方面,做出具体的盈利状况分析。
3.1 互联网约车收益来源分析
首先是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滴滴打车软件收集客户信息资料,这些详细的客户信息就是盈利的第一来源。
融资合作:滴滴出行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价值[3]。2013年,获得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腾讯公司1500万美元融资;2014年获得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元,腾讯3000万美元,其他机构1000万美元共计1亿美元的融资,12月获得新一轮超过7亿美元的融资;2016年5月获得苹果Apple10亿美元的投资,6月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的战略投资,8月收购uber中国 。此种强强联合、战略投资的方式,增加了它的企业价值,更能够加大它对产品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力。
广告植入:这也是滴滴出行盈利的一部分。通过在APP页面上三秒的广告时间,与NBA、蒙牛、京东等公司合作;在网约车车内投放广告,利用网约车载客的流动性进行宣传;在用户完成一次订单后,平台会发放某品牌广告红包,一个红包可以有10-15人进行分享,广告就会被展示10-15次,这样带来的广告效益将是巨大的 。在品牌得到有力的推广和宣传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达到双赢的效果。
与滴滴“司机”合作共赢:滴滴出行的企业收入来源和滴滴“司机”的辛勤劳作是分不开的,通过众多在app上注册的“司机”,让他们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为自己获取收益的同时,也为滴滴公司获取了巨大的收益,滴滴公司通过收取“司机”20%的信息费和劳务费来获取收益,这也是滴滴出行最基本的盈利方式[4]。实行激励制度,通过“司机”和用户的分享,用积分和红包的形式,使他们获得优惠。拥有了足够的客户群体,也使品牌得到了推广。其中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收益,在收取20%相关费用后,会有大量的资金向平台靠拢,形成滞留资金,将其用于投资或理财,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