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趋向国际化,教育的集中关注点从精英教育转向全民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公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趋向国际化,教育的集中关注点从精英教育转向全民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公民基本素质的整体提高,要求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一个民族有怎么样的共同价值观,就决定着这个民族崇尚怎样的精神品德,作出怎样的发展规划。而一个人具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他对事物的选择和评判标准,进一步影响其命运。总之,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基地,承担了价值观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角色。
新时期,数学已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管理、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直接发挥作用。21世纪以来,以知识、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数学价值观已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课程建构了以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强调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间的互补关系。新课程改革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以学生能力为基础,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宽厚的文化底蕴上,培养以人的和谐发展和素质提升为核心目标的数学价值观,追求可持续发展。可见,数学价值观是价值观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数学价值观教育同样是数学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虽然多年来我国的数学研究和发展学习西方,但数学文化却不可能“全盘西化”。随着有关数学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价值观的研究随之丰富起来。同时,“为什么做数学?”、“中西方古代数学理解的差异”、“什么样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等一些数学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需要数学价值观的研究为其提供理论指引。在目前初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各个群体对数学以及初等教育的不同理解表现出了不同的数学价值观念,如何实现数学教育的面化与个性化?确保正确数学价值观的形成?这些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需要数学价值观回答并解决的理论问题。
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数学是国家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基础,小学生数学价值观的合理构建对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一个学生具有怎样的数学价值观代表了他(她)对数学价值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他(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数学价值观是逐步内化的心理认知过程,新课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小学低段和高段提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义务阶段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旨在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兴趣。逐步“认识数学的内在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其美学意义,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视野,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小学生数学价值观培育成为基础教育的终极教学目标。
总之,数学作为最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价值观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文化研究的核心,也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价值内容,数学价值观研究已成为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数学价值观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它会受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如今的小学生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对数学价值观培育构成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三维目标实施以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出现诸多问题,尤其在小学高段,小升初压力极大地突出了成绩的甄别、筛选功能,极端强化了知识技能目标,而情感目标日渐边缘化,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现重重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数学价值观现状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改善?等问题是寻求成绩与能力之间平衡发展首先思考的。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