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决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研究过群体特点之后,就可以针对资源分配问题进行分析。魏国强及杨永清[29]构建了需求优先度评价体系,利用分层聚类法对需求分类排序。


分配决策的对象是人类群体,而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公平感知与评价标准,也就是说,想要研究有限服务资源分配问题,首先就要具体分析各个受众群体的特点差异,然后在不同的特点中找出之间的一致性,从而形成统一的判定标准。

在形成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方面,杨善林等[2]得出了从众心理、群体规模和互动频率是对从众表现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的结论。文献[3]研究了群体和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仲辉等[4]讨论了决策和个性之间的影响规律以及实现途径。文献[5]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认为由于群体间信任的流失,群体内部零散影响放大,在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行为及群体中均会有所体现。刘庆顺等[6]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优秀表征连续出现后将引发决策人非理性的心理偏好,反之则会引发规避心理,即“赌博错误认知”。文章[7]将多人复杂决策优化为二人多阶决策,使问题被分解,简化。文献[8]创新性的提出通过构建不同层次影响图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与影响图演绎方法,研究决策问题的理念。文献[9]针对决策个体与群体研究了不同方案下的分类办法。徐选华等[10]对大规模群体效用向量进行聚类,将得到的成员权重与效用矩阵合成得到方案排序,并依借差异度指标以及群体意见反馈指标对决策结果进行评价。文献[11]提出了基于决策信息灰色关联度的算法以及用于区分决策者的灰色聚类计算方法。姜艳萍等[12]研究了决策时应急方案调整问题,通过对不同方案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其调整方法。相关研究表明完全实名制的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的两个群体承担同样的风险[13]。为了保护决策过程中小部分人的意见,文献[14]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达成共识模型和反馈机制,通过将决策群体分类合并,由主持人提出少数人想法。文献[15]研究了自动主持人在头脑风暴中应有的系统功能。

   为了度量群体一致性,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方法,其中包括:决策者数量求解法、Ben- Arieh、相似测度法、Bordogna、距离测度法、Herrera等。文献[16]定义了群体与专家偏好的差异矩阵,通过对专家差异指标的研究提出了群体统一性的判别法。文献[17]针对不同精确程度提出了一种决策估计方法,以便利用群体一致性更好地进行决策。文献[18]在其研究中归纳总结了同一性分析的相像性和聚合性指标。为了较好的利用专家意见,文献[19]用模糊相似度把专家意见集合成群体意见。文献[20]通过对正负理想意见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了背景模糊时决策者之间的软同一性模型。文献[21]通过运用几何平均优先法度量群体间的一致性程度。在混合型群体决策方面,巩在武等[22]重点研究了由部分精确数等定量、言语评价等定性形式构成的问题。在意见修正方面,刘蓉及陈晓红[23]依靠梯度降阶法修正群体统一性,通过剔除个别个体偏离程度过大的意见来达到避免决策失误的目的。郭强等[24]研究发现了一种基于非连通性决策者偏好结构的群体决策模型。 在协调方面,文献[25]剖析了在存在冲突的环境下,决策群体的学习以及反馈机制。文献[26]提出了一种新的交互式记忆方法。文献[27]在权重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交互式计算方法计算每个决策准则的最优权重选择最佳决策方案。为了克服不同群体对相同方案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张发明和郭亚军[28]介绍了一种两阶段协商的群体评价模式。

研究过群体特点之后,就可以针对资源分配问题进行分析。魏国强及杨永清[29]构建了需求优先度评价体系,利用分层聚类法对需求分类排序。文献[30]进行了具体航空问题的研究,依据飞机延误成本建立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用以优化航空领域资源分配。相似地,文献[31]则研究了医疗领域的资源分配问题,运用模拟退火算法拓展了成本最小化的服务资源需求比例模型。文献[32]利用约束满足问题提出合作医疗服务中人力资源分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