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增加会造成本币购买力的提高,而这又会使得对本币的需求增加。对我国而言,央行发行RMB购入外汇,所以外汇储备增加时RMB发行增加
1、汇改之前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在2015年汇改之前对影响RMB汇率因素的研究就从未间断,研究的结果也不尽相同,部分学者从国际货币政策对RMB的影响来开展研究。白玥明选取2008年1月2日至2015年3月20日之间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四个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对RMB汇率的影响,发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信号对RMB汇率的影响很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RMB汇率上升,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RMB汇率下降[2]。欧阳志刚和张圣运用的模型是SVAR模型,他们基于该模型对美国货币政策对RMB汇率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RMB汇率深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3]。路妍和吴琼分析了发达的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RMB汇率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发达国家对其货币政策的调整使得RMB汇率走势更加复杂,这是因为这一新变化使得RMB相对美元贬值压力增加,而相对日元和欧元的不确定性增加[4]。
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利差对汇率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刘尧成和庄雅淳应用TVP-VAR-SV模型,选取了人民币实际有限汇率、中国贸易差额、Shibor和美元、欧元、英镑及日元等货币Libor的利差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之间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首先,从变量的同期影响关系来看,利差冲击对RMB汇率的影响基本上与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动时间相互一致。其次,从冲击发生后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影响关系来看,利差冲击对于RMB汇率的影响表现出了明显的时变性特征[5]。
也有学者从其他可能影响汇率的非经济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谭余夏等以美国、墨西哥、俄罗斯、日本等15个与我国经贸较为密切的国家为对象,来分析国际货币博弈对RMB汇率变动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除利率、通胀、国际贸易外,RMB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货币博弈的影响[6]。杜晓蓉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RMB汇率的变动深受市场预期的影响[7]。马敏捷和马德功运用VEC模型、协整检验等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退税额的增加会造成RMB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8]。
当然,经济开放程度和货币供给也是影响汇率的因素。Chi-Wei Su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经济开放程度高,会造成人民币贬值;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同时,财政支出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9]。
2、 汇改之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对于2015年新汇改后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形,也有部分学者进行研究,分析了近期RMB贬值原因。王宏淼认为近期人民币贬值是因为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转向、国内经济的下行困境已无法再支撑本币单向升值以及人民币持续高估的危害开始显现[10]。范德胜和教授将近期RMB贬值归因于美元升值预期、央行干预人民币过快升值、国外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不乐观、汇率制度改革影响、外资流入、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减少、中国对外投资增加、市场主体的行为影响和市场观望态度的影响八个方面的综合结果[11]。王江昊和程伟力认为近期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有:美元升值、市场预期、投机行为、资本与外汇市场的联动性。曹红钢进行相关的研究后,发现RMB汇率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服务实体经济的RMB供求缺口决定的[12]。曹红钢在汇率决定的供求理论基础上,采用高频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服务实体经济的人民币供求缺口是离岸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8· 11”汇改后,套利驱动的人民币供求缺口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岸市场的影响增强[13]。万阿俊通过研究新汇改后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系后,认为RMB汇率的变动并不是受到货币政策变化的结果。对于我国来说,选对货币政策所应遵从的目标至关重要,而将汇率作为单一的目标是不可行的,我们应该对此有更深的探索与思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