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楼板生产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养护设备对混凝土产品的适应性差,养护过程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于实现工业化流水线作业,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要求。


叠合楼板被日本战后应用解决住宅紧缺的问题,主要以低层,中层建筑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叠合楼板的生产体系已经由当初的整体建筑规模较小,以低、中层建筑为主,种类较少的纯剪力墙,发展成为如今的结构形式多样化,可适用于高层建筑,具备工厂预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的预制装配式住宅混凝土构件。目前,发达国家构件的生产体系已从工业化发展为通用化,住宅产业化的模式已由当初的粗放式的社会生产方式转变为节能、低耗、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国外,叠合楼板生产线已经发展得相当的成熟了,整个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高自动化控制。预制混凝土结构在俄罗斯,美国,以及其它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应用相当广泛,在建筑行业中着担任着重要角色。

目前国内在叠合楼板生产线的设计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对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影响最大的就是叠合楼板在立体养护窑的养护时间。混凝土叠合楼板养护过程所耗费的时间过多,理论上叠合楼板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很高的质量水准。但会降低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对前面生产工艺所积留的半成品将是一大问题[2]。

我国对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从50年代开始效仿苏联的预制柱、吊车梁、天窗架、槽型板、空心板,到80年代的大批混凝土板厂和预制构件厂的建成,我国混凝土预制构件从手工生产到机械成型,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由于后来大地震和其他的原因,使我国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发展处于低潮时期,经过实践的验证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住宅,节能、环保、防火、安全、耐久等优点顺应我国当前建筑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工厂自动化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对混凝土构件自动化生产线研究比较少,一些学者对混凝土养护窗进行了研究,出现了几种混凝土构件的养护设备,这对构件自动化养护设备的研究起到了借鉴作用。吉林第一建筑公司技术科研究的电控连续生产混凝土构件立式养护窗,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入库起升装置与窖体为一体的作业方式,传送采用滚道形式,进出窗釆用千斤顶起升形式,升降脱模利用内天车实现。此外,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构件厂研制的混凝土构件地下隧道养护窖生产线,采用地下隧道养护窖体的形式,入库采用地下升降机,出库采用地下升降机与地上天车协同作业的方式。地下窖体中釆用双层形式,模具的传输采用滚道形式。而湘潭混凝土制品厂研制的自动化蒸养混凝土构件立窖,窑体内安装构件的出入升降装置,窖体分为出入窖两个部分,传送方式采用滚道形式,进出窖采用出入升降机联动,升降采用出入两个升降机,堆垛采用升降机与牛腿协调来完成。

目前国内在自动化生产线立体养护窑的温度控制系统上,温度控制精度还没达到国外的高标准。国内生产线大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式控制系统,存在体积大,元器件多,易磨损,控制精度不高等缺点[3]。随着人们对叠合楼板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养护设备也会逐渐的改善,养护窑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控制叠合楼板的养护质量关键在于控制各个阶段的养护温度,防止裂缝产生。

国内凝土制品的养护方法与养护设备存在的问题:

(1)养护设备对混凝土产品的适应性差,养护过程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于实现工业化流水线作业,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