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女性人际关系网络现状研究(2)

1.1.2研究目的 此课题以“沪漂”白领女性在上海的社交网络为切入点,观察她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社交状况,以人际交往的强度、频次、方式、选择对象、


1.1.2研究目的

此课题以“沪漂”白领女性在上海的社交网络为切入点,观察她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社交状况,以人际交往的强度、频次、方式、选择对象、依赖度等五个角度来发现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到她们目前的心理状态以及当下最迫切需要的社会支持。根据强连接关系和弱连接关系理论,分析“沪漂”女性在人际关系互动中的表现,鼓励女性重视弱连接关系的发展。最后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此类群体当前人际关系网络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上海外来白领女性群体对自我的认同,帮助她们更好的融入本地社会。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近年来对女性社会地位、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数人通过理论性与学术性的研究,从个案访谈角度和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笔者通过在上海某外企实习的工作经历着手,运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女性“沪漂”群体的特征,梳理女性在发展社会关系网络方面存在的各种阻碍,探索女性社会工作的发展途径。

1.2.2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女性便作为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而存在。随着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已经不在少数,这些女性多数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与生活,而即使是在光鲜的写字楼里上班的靓丽白领,“沪漂”身份给她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仍然使她们处于弱势群体当中。如何摆脱独身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建立完善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社会认同、真正从本身融入上海这个大都市?如何提高社会对她们的关注度,怎样促使政府积极出台有效政策,又通过怎样有效的渠道让她们能够发声,表达自己的诉求?

2、理论框架及相关概念解析

2.1相关理论

(1)“沪漂”女性

所谓“沪漂”女性群体,一部分指的是在上海高校毕业后,没有回到家乡而是留在上海工作的女性,另一部分指的是在外地高校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学所在城市也没有选择回家乡工作,而是前来上海谋求发展的女性。尽管她们实现了就业,但相当大一部分人在上海并没有房产,即使有一部分人已经解决了上海户口,但仍然属于“漂”一族。这里需要注意区分的是,这类群体是指漂泊在上海的知识阶层,大学以上学历,而不是指打工的农民,那些建筑工地的工人、写字楼里的清洁工、菜市场摆摊的小贩,并不能称为“沪漂”,而是打工仔,因为她们一大部分人的家庭、物业、财产还是在老家。对于“沪漂”女性来说,没有老家,没有根,身处在这座城市,从事一份职业,住在一间出租屋,建立小范围的社交圈,却不被承认她们属于这座城市。为了更加细化所针对的人群,本文的“沪漂”女性把范围圈为在上海的外地户籍白领女性。

(2)人际关系网络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战友关系等等。而人际关系网指的是一个人经过长期和社会发生关系时所产生建立的一种相互利用、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分为显示人际网络和虚拟人际网络。现实人际关系网络就是上述提及的人与人在现实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心理上的相互依赖,虚拟人际网络是新世纪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产物,一般指的是网络社交,比如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而虚拟人际网络又分为双向网络,也称为强关系网络,在人际关系网中是不容易破裂的,两个人互加为好友,若干年后还是好友;单向网络,又称为弱关系网络,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是容易断裂的,比如你某天关注了某位明星,也许从此以后你都没在看他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