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的隔代教育与年轻父母的亲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大不相同,大多数祖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注重孩子的物质教育,因自身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忽视对
祖辈的隔代教育与年轻父母的亲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大不相同,大多数祖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注重孩子的物质教育,因自身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忽视对孩子的行为教育,使得这一类孩子较晚的出现利他行为,或存在一些问题行为,阻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同伴交往。孟庆艳(2015)指出在以祖父母为主的隔代教养家庭环境中生存的幼儿,内心其实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出现了长时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幼儿和很难有机会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的幼儿。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而言,他们很难满足幼儿依赖父母心理需求,这就使得幼儿会出现自闭的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不愿意与老人沟通交流。
在以父母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教养过程中,孩子一味的相信父母的教养模式,依赖于父母的行为及语言发展,幼儿作为事物的接收者,行为的模仿者,幼儿通常以父母的行为方式作为榜样,潜在的模仿父母,促进亲子关系,发展幼儿的心理素质及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常发现,一些孩子为了争夺玩具大打出手、一些孩子面对朋友的哭泣或摔倒并冷漠的袖手旁观这样类似的事件常常发生,笔者认为,发生的这一类行为与孩子在家庭中的所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以祖父母为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与以父母为主要教养的亲子教养具有类似的地方,其中反映了两种教养方式上的存在差异,其中反映出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年龄经历等因素是造成两代人不同教养方式的原因之一。现如今所面对的重心性的教育问题是,两代人由于相同性别、血缘、观念等因素造成的教育共性而呈现出两种不相同的教育方式应当如何让儿童健康成长,如何提高对幼儿的教育质量。
笔者发现多数研究了寻找更适合幼儿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环境,探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体成长的作用,以此来预防和矫正儿童可能发生的异常行为。为了让儿童各方面能力可以更好地全面发展,研究以祖父母为主要教养者的隔代教养,以父母为主要教养者的父母教养两者对待孩子之间的相似性与不同性,及时为教养者提供合适的教养方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设想将一般教养方式观察表、儿童亲社会行为观察表两者相互结合,试图探讨以父母为主要教养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以祖父母为主要教养者的隔代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子类别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所述:
(1)了解当代学前儿童在以父母为主要教养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以祖父母为主要教养者的隔代教养下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现状。
(2)探讨父母教养与隔代教养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1.2.2 研究意义
(1)本研究结合文献法、观察法等方式进行研究,综合以往的研究及观察所得,了解当代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在通过隔代教养和父母教养的讨论,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3)本研究通过探讨父母教养和隔代教养之间的关系,寻找到幼儿产生一些行为的原因,有助于促进父母辈与祖父辈之间的关系,帮助两者更好地教导儿童,促进幼儿更加健康、科学的成长。
1.2研究限制
(1)本研究选取的某一城市某一所幼儿园进行展开,抽样的母群体为该幼儿园,因此本研究所得结论也只能说明该幼儿园内儿童的具体情况,而并不是面向所有幼儿园。
(2)本研究所采用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中,幼儿所发生的行为的环境仅局限于该幼儿园的环境中,所能观察到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只是他们在幼儿园中会出现的行为,具有相对的随机性,所以本研究不能够完善的了解学前儿童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中的所出现的表现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