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训词“乖”的词义演变

本文以对反训已有的研究为基础,探讨“乖”字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认为“乖”字是在明朝开始出现反训的义项


摘要:“乖”是典型的反训词,具有与本义“违背、背离”完全相反的“和顺”的义项。我们通过对反训词的演变的归纳,通过查阅文献,查询古籍以及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探究“乖”字的演变过程及它作为反训词的演变原因,认为“乖”演变出反训词义,是由语音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各自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汉语;反训;乖;词义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Enantiosis Like GUAI

Abstract“GUAI” is a typical enantiosis. On the one hand, it has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 violation and devi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the meaning of good, a completely opposite meaning with original meaning. We explore the evolution and the reason of the word "GUAI"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evolution of enantiosis by consulting documents, inquiring ancient books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wing to pronunciation and pragmatic or only one, the “GUAI” become a enantiosis.

Key words:Chinese;  enantiosemy;   guai;  meaning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Ⅰ

目  录 Ⅱ

一、引言 1

二、 反训现象概念的确立及其与词义演变的关系 1

2.1 反训现象概念的确立 1

2.2 反训与词义引申关系研究的历史 3

三、 “乖”的意义与演变 4

四、“乖”字语义演变的原因 7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反训”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尔雅·释故下》中,他在里面写下“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又在下面注明:“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此后,反训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上至唐朝孔颖达,经历刑昺、楊慎再到清朝王念孙、段玉裁、钱大昕、陈玉树等都曾对反训产生过兴趣。然而他们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反训的性质或者对反训合理性的分辨上,且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二十世纪以来,反训继续发展,1937年董璠在《燕京日报》(第22期)上发表了《反训篡例》一文,提出“一字兼有正反两义 ”的观点并首次把字和“反训”结合起来,并把反训分为十类:一曰同字同声反训,二曰同字异读反训,三曰从声反训,四曰异形反训,五曰表德反训,六曰彰用反训,七曰省语反训,十曰叠词反训。 之后,许世荣、蒋绍愚等学者都开始了对反训的探究。二十世纪以来的学者开始从反训的分类上研究,尤其许世荣收集整理了五百多个反训字,其中就有“乖”,且认为“乖”属于假借反训。

文章旨在以反训为基础,探讨“乖”字隐藏的关于词义引申的特点。“乖”字,既有背离、违背、不和谐之意,如“乖气致戾”又有“顺从、听话”等意,而这两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却互为反义词。这种情况揭示了什么语言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这种现象。我们从反义词、反训、以及反义词与反训的关系入手,运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方法,探讨“乖”字的词义演变过程及演变原因。

二、反训现象概念的确立及其与词义演变的关系

2.1 反训现象概念的确立

“反训”一词,最早提出要见于晋代郭璞在《尔雅·释故下》中写下的“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条下注云:“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唐朝孔颖达在为《左传・僖公六年》做疏时,在“许男面缚”中,认为“面”是属于反训,认为这里的“面缚”应该理解为“背缚”。他的观点在后世对文章的理解中开辟了新的道路。

宋人刑昺在撰写的《尔雅疏》里道:“美恶不嫌同名 ”,其观点是郭璞的观点的集大成者,虽然没有研究出新的内容,但是却可以从侧面证明,郭璞关于反训的观点在当时是受到了部分学者注意的,这也使关于反训的研究一直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