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争抢行为及其引导策略(2)

(二)幼儿争抢行为的表现 幼儿争抢行为是指幼儿在与同伴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方的言行触及到了另一方的利益或者和另一方的想法不一致时,引发的相


(二)幼儿争抢行为的表现

 幼儿争抢行为是指幼儿在与同伴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方的言行触及到了另一方的利益或者和另一方的想法不一致时,引发的相互争夺占有的行为,在幼儿园中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在物质上为了满足需要,将别人的物品或者公共的物品抢来占为己有独自使用和体验的行为,比如加餐和吃饭的时候会争夺别人食物、游戏的时候会争夺玩具、课堂上争抢学习用品,通常表现为通过肢体进行争抢。另一种则是在精神上幼儿为表现自我引发的争抢,在幼儿园有些非常有趣的探索性话题无疑会挑起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发现自己能够答出教师的问题时他们会抢着想要表现,这种争抢通常表现为言语的争吵。

二、幼儿争抢行为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对60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5份,回收率为91.7%。

(一)幼儿争抢的主要表现形式

幼儿争抢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言语型、肢体型、混合型。言语型是指幼儿之间意见不合时在语言上有争论并不发生肢体上的接触以及碰撞,肢体型是指幼儿之间为了占有某件物品用肢体进行争夺,而混合型是指幼儿之间进行争抢的时候不仅有语言上的争吵还伴随着肢体的抢夺。调查发现,幼儿争抢行为的类型有很大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幼儿争抢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人数(55) 百分比(%)

言语型 12 21.82

肢体型 22 40

混合型 21 38.18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小班幼儿在发生争抢时采取肢体争夺所占比例为40%,还有38.18%的幼儿会采取混合式的行为即肢体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争抢行为,有少数幼儿在争抢时会表现为言语型,比例仅占21.82%。这说明小班幼儿的语言功能发育并不太成熟,表达能力比较差,往往会采用肢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

(二)争抢行为中幼儿性别差异

发生争抢行为的幼儿性别有三种,即男孩和男孩、男孩和女孩、女孩和女孩。下表是通过观察对某幼儿园小一班34名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发生争抢行为的性别统计。

表2 发生争抢的幼儿性别差异

男孩和男孩 男孩和女孩 女孩和女孩

人数 16 13 5

百分比(%) 47 38 15

由表2幼儿发生争抢行为的34名幼儿的性别统计,可以发现男孩和男孩发生争抢的情况比较多所占比例为47%,男孩和女孩发生争抢的概率相对比较少所占百分比为38%,而女孩和女孩发生争抢行为的概率相比于其他两类少得多,只有5人占争抢行为的15%。

(三)幼儿争抢行为自我解决的方式

幼儿发生争抢时,为了解决问题不同的幼儿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幼儿会告诉老师请老师介入帮助自己,有的幼儿会选择用言语或者肢体的争抢来“战胜”对方解决问题,还有的幼儿在争抢时主动退让以妥协的方式退出争抢。下表是关于幼儿解决方式统计。

表3 幼儿解决争抢的主要方式

人数(55) 百分比(%)

告诉老师,请老师介入 23 41.82

言语争执 20 36.36

肢体争抢 8 14.55

一方妥协 4 7.27

由表3可以看出,当幼儿发生争抢行为时首先幼儿的解决方式大多数是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所占比例最大数值为41.82%,这是因为小班幼儿处理事情能力较差而且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出现问题时通常会让老师介入解决问题。然后,当发生争抢时幼儿采取言语争执的现象也较多所占比例为36.36%,不请老师介入而进行肢体冲突的幼儿所占比例为14.55%。最后,幼儿争抢行为以一方妥协而停止的现象不太多所占比例为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