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

1978年,共享经济的概念由美国学者Marcus Felson和Joe L. Spaeth首先提出。但共享经济在之后的20年却并没有表现的特别的火热。直到进入21世纪后,智能手机的


1978年,共享经济的概念由美国学者Marcus Felson和Joe L. Spaeth首先提出。但共享经济在之后的20年却并没有表现的特别的火热。直到进入21世纪后,智能手机的诞生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才让人们看到了共享经济兴起的可能性。21世纪是一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第三方支付软件和位置定位服务也在新世纪头十多年的时间里被人们普遍使用于生活当中。在这个大环境下,共享经济的推进开始蓬勃旺盛起来。截至目前,在中国,共享经济已经步入了交通运输,互联网金融,食品餐饮,房屋住宿,医疗健康,知识教育等各大领域。共享经济成为一种主流风潮,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根据我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创新创业白皮书,在过去的2016年,仅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总量就已经超过了二万亿人民币,涉及的服务人员超过5000万人之多,估计占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百分之5.5。截止目前,共享经济也远远未达到它的天花板。

1.2共享单车概述

2015年3月17日,ofo单车在天使轮融资中获得了数百万人民币投资,敏锐的投资人闻风而动,纷纷嗅到了共享单车这个项目的商机。作为共享经济的一个部分,在之后的一年里,加入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多达数十家。不论是在宁静书香的大学校园还是在人潮涌动的闹市街区,也不论是在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上广还是在人口数量较少的二三线城市。从一开始的熟悉互联网能接受新事物快的年轻人,到之后的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叔,共享单车在较短的时间里便被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古老国度的子民们所接受了。

然而,共享单车并不是能让人立即发财的事业。两年多来,共享单车市场上遭遇了各种大起大落。哈罗单车和永安行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合并这个方式继续前进。ofo和摩拜单车虽然还处在领先的位置,但也已经停止了之前的烧钱计划,开始理性发展。

2018年2月9日,在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享单车累计运送了170亿人次的出行。用不保守的方式衡量的话,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累计达到了170亿人民币。最高日的使用量则是达到了7000万人次。如果按一次一元来进行计算,营收总量一年已经超过130亿。此外,2017年共享单车的推进对交通拥挤费用的缩小也是功不可没。

2.共享单车市场现状

2.1共享单车风靡动机分析

笔者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衢州市柯城区兴华苑社区及周围居民进行调查,选择了100位调查个体,对他们选择共享单车的动机得到了如下的调查结果。其中,排在首位的选择动机是共享单车可以实现随停随走,占比高达85%。与公共自行车必须在停车桩停车相比,共享单车不限定停车地点的方停车方式让使用更加便捷。排在其次的是共享单车能解决公共交通所不能解决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占比也达到了78%。紧随其后的共享单车所具有的休闲运动功能这一选择动机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占比达到了57%。毕竟,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的生活品质有了极大的进步,休闲运动的意识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进入了千家万户。此外,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共享思想的时兴风潮代表以及价格便宜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占比分别为53%和45%。

                图2-1单车使用动机百分比图(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2.2共享单车盈利方式分析

在当前的情况下,共享单车的盈利方式可由以下几种组成:首先是用户的骑行费用即租金收入,还有就是是流量入口费用,以及LBS营销活动和App内生广告费用。至于之前备受争议的押金收入,本文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