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趣缘群体发展困境的归因研究以上海市京昆之友社为例(2)

本文将立足于社会学群体理论,除外部客观环境以外,更发掘传统艺术群体内部存在的特点与局限。从京剧票房和票友自身的问题出发,寻找新的角度对传


本文将立足于社会学群体理论,除外部客观环境以外,更发掘传统艺术群体内部存在的特点与局限。从京剧票房和票友自身的问题出发,寻找新的角度对传统艺术趣缘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进行观察与归因,对于保存传统艺术和研究该趣缘群体的特点都有一定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1、趣缘群体

趣缘群体,是指社会中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自发结成的一种社会群体。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结果,广泛存在于各个年龄层的社会成员中。

2、票友

传说清代旗人需清廷所发“龙票”,赴全国演唱子弟书劳军,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3、票房

票房常指戏迷票友为演唱票戏活动自发建立的组织,或指具体活动的场地。

(四) 研究方案

1、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

(1)文献法

主要以其他学者对于京剧票房发展的已有观点结合社会学趣缘群体概念进行探讨。根据文献材料总结已知的京剧票房的困境归因,确立基本的访谈纲要。

(2)观察法

主要是对于京昆之友社等京剧票房的日常活动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票房活动记录进行分析,探索京剧票房发展的难点与规律。

(3)访谈法

通过对京昆之友社成员的访谈交流,掌握京昆之友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以对发展状况进行把握与总结,从客观角度了解研究对象在成立以来面临的种种事件与危机,以对票社目前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2、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以社会学趣缘群体的相关理论,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来分析京昆之友社的问题所在,研究思路从三个方面多维度进行发展困境的归因。首先是社会变迁的影响,在失去群众基础之后,票房活动的社会认可度不断降低,活动难以获得支持。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减少对于票房活动的政策支持。其次是团体发展的具体情况,旨在从团体建设等方面考察京昆之友社所面临的挑战。第三则是团体内部发生的冲突与矛盾。因此,本文的研究脉络从以上三个方面,从宏观条件到微观分析对传统艺术趣缘群体所面临的危机进行归因。

3、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上海黄浦区京昆之友社是建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京剧票房,一度在上海京剧票界享有盛誉,活动组织丰富,可以说是上海票房的一个接触代表。但近年来,票房组织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每况愈下,濒临停滞,其现状也能够反映以京剧为代表的趣缘群体的现状与困境。

二、社会变迁的影响

(一) 传统京昆戏剧的热度逐年下降

京剧票房的活跃与否从客观角度反映了对京剧社会认同的变化。自京剧诞生以来,对其的社会认同就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而颠扑。大体可以四个阶段而分。

第一阶段是清末1840年—1911年,这是京剧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京剧在艺术上吸取了昆曲和梆子的精华,以老生为代表的剧目与唱腔得到发展与完善,增强了京剧的艺术性与表现手法。在社会认同上,京剧开始逐渐脱离乱弹之名——在这之前,除昆曲外的戏曲形式皆称花部乱弹。后被引入宫廷演出并大受欢迎,在京城逐渐取代昆曲成为士大夫阶层和民间最受追捧的戏曲艺术。

第二阶段为民国时期,也是京剧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以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为代表的一批杰出艺术家。在一批文人墨客的帮助改造下,不但提升了旦角行当的演出技艺,还进一步提升了京剧的美学高度和艺术水平。票房活动繁盛,各地规模型的票房相继建立,私人的家庭票房和清唱票房也都风靡一时,客观反映了京剧观众队伍的活跃与扩大。一位九十多岁的京昆之友老社员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可以说在民国建立以后,京剧逐渐成为了国剧,被视为了中国艺术的象征。京剧艺人也受到了一定的尊重,而我们京剧票友也通常是由当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是很受社会认可的一个身份。”(访谈对象S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