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放后至结束为第三阶段,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根据党的文艺路线政策进行改造,将文艺工作者视为社会取向的重要宣传工具。京
自解放后至结束为第三阶段,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根据党的文艺路线政策进行改造,将文艺工作者视为社会取向的重要宣传工具。京剧演出由私人班社改组合并为国有国营剧团,为广大京剧艺术工作者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生活保障,但同时降低了市场的活跃度。同时间,京剧私人票房活动开始萎缩,转而形成了一部分以单位为载体的单位票房。但在开始后,样板戏逐渐形成,并在全国播放,京剧的影响力、受政府支持程度和票友数量达到非正常的最高峰。而京昆之友社的元老在时期就已经开始组织活动了:“的时候京昆之友社的前身就形成了,那时候我们在黄浦区文化馆每周一次活动,从下午到晚上。每次活动总是四整出样板戏,下午两出、晚上两出。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的来了也都点点头,认可我们的水平。可以说在时期的上海票界,我们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了。”(访谈对象SY0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日趋丰富,文化市场走向繁荣,但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热度逐年下降。因为票友群体高龄化等因素,票房活动在八十年代的爆发后也渐趋没落,社会上对京剧开始形成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越发不利于京剧的传播。“八十年代初,我们压抑了太久,二十多年没唱传统戏,这个瘾头太大了。不止我们票友,哪怕不张口的普通戏迷也都是很亢奋,所以需求爆发了出来,使得票友活动很活跃。那时候作为一个票友,说到哪儿都很有面子,票社活动也会吸引一些路人。现在不行了,提起京剧就是老古董,你就算拉人,人家也不肯去了解一下,还嫌你啰嗦呢。”(访谈对象SY03)政府虽然保持着尊敬保护传统艺术的舆论宣传,但缺乏实际行动导致京剧产业和趣缘群体的进一步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