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唐闸小镇旅游特色发展研究+SWOT分析(2)

唐闸小镇作为我的家乡同时也为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与全域旅游相融合创新,能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之间和乡镇之间的良性互


唐闸小镇作为我的家乡同时也为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与全域旅游相融合创新,能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之间和乡镇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这也是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历史、现实意义。同时对于许多小镇的发展有着借鉴榜样作用。唐闸俗称唐家闸[4],原为通扬运河上的一个水闸,因附近一户唐姓人家而得名。它位于南通市港闸区靠长江出口,总面积为25.96平方公里,西边到城闸新路、通扬运河,东边到通宁大道、秦灶竖河,南边尽头是芦泾港,北边挨着环闸西路、宁启铁路,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她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起源地,闻名全国,唐闸镇集聚了数十家部、省、市属大中型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工业基地,大生集团就是很好的一个代表。说到唐闸,不得不谈一个人,那就是实业家张謇。如果没有张謇,唐闸现在的发展好不到哪里去。他在唐闸兴办了大生纱厂,建立了大生码头,建立了发电厂修了唐闸的第一座大桥。同时他注重教育,唐闸有数十所小学中学是由他以及家人一手建立,这些都是唐闸优秀的旅游资源。如今,响应习的号召,唐闸围绕张謇先生办特色文化古镇,发展全域旅游。

2研究综述

对于全域旅游与小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国内外学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

2.1国外研究现状

欧洲这些国家早就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总体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过小可以忽略不计。李金早局长在欧洲小城镇看到,乡间小镇各种休闲设施也相当完善和我们国家发达城市相比也差不了多少。这些休闲娱乐健身设施不仅仅是为本地居民配置的,同时也是为游客服务,但不是刻意为游客建造的,除了小镇的旅游信息中心。这些国家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都市旅游、慢域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科教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全面开展。旅游与各行各业自然融合,是在各行各业发达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政府的“旅游+”或“+旅游”“号召”下“评比”出来的。国外将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建设完美的融入到人们生活当中去,成为全域旅游的典范[5]。

2.2国内研究现状

学者李红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研究”这篇文章中提到全域旅游的产生体现了旅游相关产业的集聚效应,旅游产业集聚,有利于形成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优势。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决定了发展旅游业必须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发展全域旅游。

钟娟芳[7]认为全域旅游与小镇的融合发展应该将传统专业镇提升为特色小镇发展也就是专一化。也可以从区域整体布局以及产业特色化着手加快全域旅游与小镇的融合发展。她对小镇进行了细分,分成了历史文化,城郊休闲,特色产业,交通产业,资源重新,生态旅游,高端创造,时尚创新这几个方面,虽然她对小镇研究比较细,但研究方法过于陈旧,忽略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周觅[8]认为全域旅游与小镇两者结合发展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要注重品牌的宣传,充分把握小镇的文化内涵,优化功能的叠加作用,但是他所说的建议方面过于套话,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些难度,比如说如何提高家乡吸引力呼吁人们“留下来”等并没有细说。

蒋清和敬艳[9]对于两者的结合更加注重“特色”二字以及互联网快速传播的作用。此外还强调了以人为本应该大力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