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我管理策略提升自闭症儿童会话能力的研究(3)

2.2 干预情境与材料 每天中午午餐后在个训室对儿童进行干预,干预实施者主要为研究者。根据儿童的不同 情况运用视频或录音等教会儿童学会使用自我管


2.2 干预情境与材料 每天中午午餐后在个训室对儿童进行干预,干预实施者主要为研究者。根据儿童的不同

情况运用视频或录音等教会儿童学会使用自我管理程序(包括辨认目标行为、能够进行记录、 能够进行自我强化),研究过程中教会儿童使用计数器在行为发生后进行记录。研究中被试 一具有听觉优势,所以是录音和提示教导她辨别目标行为、记录目标行为、进行强化。被试 二被试三具有视觉优势,使用了视频、漫画的方式教导他们辨别目标行为、记录目标行为, 进行强化。

2.3 实验设计

本研究使用跨被试的多基线实验设计来评估自我管理策略干预社会对话技能的效果。跨 被试设计有三组基线,分别由被试一的 3 个探测点、被试二的 5 个探测点、被试三的 7 个探 测点组成。

2.3.1 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自我管理策略,主要表现为自我辨别、自我记录、自我奖励等策略。

2.3.2 因变量: 本研究中的因变量为社会会话能力水平,其中社会会话中选取“回应问题”和“提问”

作为目标行为,操作性定义如下:

因变量 操作性定义

同一问题 在对话伙伴提问时,儿童可以根据提问内容进行正确的同一话题的回应,并可回应问题 以在出现目标行为后独立按一下计数器进行自我记录。研究者主要记录出儿童 在对话中回应对话伙伴的百分比数。

同一问题 儿童能够向对话伙伴提出一个和他之前回应的问题相关或者与对话伙伴最初问提问 的问题相关的问题,并可以按一下计数器作为自我记录。所有对话中的提问数 据都使用频次数据。

2.3.3 基线期:

基线期由研究者试着和被试进行一个 10 分钟的互动对话。对话伙伴问被试至少 10 个开 放式并且符合年龄主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尽量不是儿童偏爱或感兴趣的问题,以控制额外变 量。另外,对话伙伴尽可能正常的与儿童交谈,确保被试有足够的时间来回应。在被试开始 和对话伙伴交谈或回应问题的时候,对话伙伴要提供一个简短的回应并且等待大约    3——5s

来看被试在问另一个问题前是否会有更多地回应。三个被试的所有基线期都在个训室中由研 究者进行收集(因为其他环境或者有其他人的介入可能会有其他因素进行干扰),其中收集 被试一 3 个探测点,被试二 5 个探测点,被试三 7 个探测点。研究过程中使用一支录音笔录 音以及视频录像的方式记录数据。

2.3.4 介入期: 介入期主要有教导自我管理策略和撤去自我管理策略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录音笔、手机录像、手腕计数器,并且通过观察访谈确 定儿童的强化物。其中被试一的强化物是听音乐,被试二的强化物是巧克力和薯片,被试三 没有特别的喜好,暂用零食薯片作为强化物。

第二步开始在个训室教导儿童分辨目标行为和非目标行为。根据三个被试不同特点分别 采用了不同的教导方式。被试一具有听觉优势,喜欢播放录音,所以使用提前录好的对话进 行教导,对话录音是两个人在进行简单的一问一答的交谈,主要包括什么是同一话题、同一 个话题的回应、不切主题的回应、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提问以及没有根据同一话题进行提问五 个内容,儿童在录音听完后对是否是同一话题、是否同一话题回应、是否在同一话题提问进 行判断,在被试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强化。被试二被试三具有视觉优势,使用自制的两个人 进行简单对话的录像进行教导,主要内容和录音的内容相同。同样地,被试二被试三对录像 内容进行分辨,分辨正确将被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