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居民膳食知识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2)

3.4中国居民收入、体力活动和健康饮食的态度11 3.4.1中国居民收入、体力活动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11 3.4.2中国居民健康态度与膳食知识关系12 4. 讨论13 4.1中


3.4中国居民收入、体力活动和健康饮食的态度 11

3.4.1中国居民收入、体力活动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1

3.4.2中国居民健康态度与膳食知识关系 12

4. 讨论 13

4.1中国居民对膳食宝塔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低 13

4.2膳食知识掌握情况与不同特征人群有关 13

4.3中国居民对健康饮食概念尚未普及 14

4.4膳食知识对软饮料及含糖的果汁饮料饮用有指导意义 14

4.5加强中国居民膳食知识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国居民健康膳食态度 14

5. 建议 15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在逐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及膳食结构的合理性[1]。另一方面,在人们逐步改变自身饮食的过程中也导致了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变化[2]。

首先,膳食影响人类健康。WHO报告显示,在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膳食营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重仅次于遗传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占所有健康影响因素的13% [3]。此外,我国每年有257万人死于饮食相关的慢性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1.6%,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763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2.0%),这将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4]。

其次,人们对膳食知识了解和掌握度不高。无论是对于世界,或是对于中国来说,有关合理膳食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都比较低,这其中也包括了如怀孕期间的孕妇等一些处于营养摄入关键时期的人群。根据Mitra Mirsanjar等人对产前检查期间参加产科和妇科诊所的孕妇进行了横断面研究,发现孕妇对于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正确率的均值分别为65.7%、57.3%和74%[5]。目前,我国的营养知识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6]。以2007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例,虽然我国颁布200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居民对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膳食宝塔》知晓率较低。研究表明我国二三线城市,如广西省桂林市七星社区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膳食宝塔》的知晓率仅为40.8%[7]。此外,我国一线城市,如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柯子岭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的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膳食宝塔》的知晓率同样仅为63%和 59%[8]。

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我国人群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膳食知识不足而导致的膳食行为和态度不合理,由此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已经称为当前社会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02 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 ,谷类食物消费偏低;钙 、铁 、维生素 A 等微量元素普遍摄入不足;蔬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9]。这也预示着中国居民的膳食模式正逐步从植物性食物为主型转变为动物性食物为主型。在太原市社区居民调查中显示,虽然当地居民有一定的营养知识水平 (及格率为 82.1%),但对我国居民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相关知识知晓率仍较低,尤其是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铁的知识缺乏(其知晓率分别仅为56.1%和 40.8%)[10]。此外,付萍等人的研究表明如果中老年人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进而增加慢性病风险 [11]。另一方面,合理的饮食可以降低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12]。所以,加强营养膳食知识有助于提高居民自身体质,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慢性疾病进行防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居民膳食知识与行为影响因素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了解目前中国居民对膳食知识、行为、态度情况,并探讨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其的影响。为干预我国居民膳食知识和健康关系提供依据,同时也加强我国居民的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我国居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