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小学习作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学生对习作有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小学习作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学生对习作有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1]。无疑,语文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对作文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而从各一线教师的相关文献中可窥探出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里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这些问题可称之为历史遗留问题,不容乐观。在对这些问题的搜集与整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语境中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显得愈发重要。以下将从小学作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等角度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描述。
从作文教学内容来看,盖家全总结认为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是脱轨的”。[2]换言之,就是作文教学的设计呈现出一种为了作文而作文的现状,并非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基于并高于日常生活的表达与交流。这种为应试而教的行为,有违素质教育的初衷,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与交流,而不是单纯只为了作。索振羽先生曾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功能却只有在合适的语境中才能完满的实现。”[3]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想要表达与交流而发自内心的谈话,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作文教学必须在语境中进行。
从教师教学来看,吴旺才经过反思发现了问题:“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且忽视学生作文自信心的培养”[4]虽然我们都意识到了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小学教育阶段而言都是举重若轻的,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深远的。但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由于工作的繁忙、学生的数量较多、学情复杂、自身教学能力的欠缺等众多因素不愿意、不能给予作文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更谈不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降,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被压制、尘封,那么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终将消失殆尽,甚至产生厌倦的抵触情绪也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作文教学脱离语境这一个本质问题教师自然也是无法发现。
从学生自身来看,欧阳海燕提出令语文教师头疼的是“小学生的经历较浅,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5]的确,小学生较之成人来说涉世不足,加之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想要要求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似乎是不可能的,更不必说独特的感受了。但把这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绊脚石未免有推卸责任之嫌。因为小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他们缺乏社会经历,这是最真实的学情,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教学必须据此找到到一个最适合该年龄段的方法,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的确有限,那么作文教学内容及教师就更应该想方设法的将学生引入一个现实的言语环境当中,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教育界的许多老师也发表了看法,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所见略同。作文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既无足够的经历,又缺乏发现美的眼光;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不重视或作文指导能力差等。这些看似不可克服的问题实际上究其根源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与学生真正的言语环境脱轨,且教师对于这种脱轨显得无能为力。